股市特别报道丨年内新基金发行规模增长近7% 3只产品却逆市募集失败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7 18:03: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詹钰叶
今年以来基金发行回暖,发行规模增长近7%。但依然有基金募集失败,继新华基金后,信达澳亚基金、申万菱信基金旗下均有一只新产品未能成立。业内称,产品能否顺利发行,还需看基金品牌号召力、基金经理投研能力等因素。
年内基金发行市场已回暖。据同花顺数据,截至记者发稿时按成立日统计,年内新成立的基金有222只,较去年同期增加了7只;合计发行规模为1877.12亿元,同比增加6.75%。具体来看,成立的股票型基金有122只,同比增长近61%;发行规模为684.08亿元,同比增长138.31%。混合型基金39只,比去年同期少;但发行规模为134.79亿元,同比增长12.71%。12只FOF合计发行规模为134.33亿元,6只QDII合计发行规模为357.97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近5倍与3.6倍。39只债券型基金合计发行规模为870.17亿元,4只REITs合计发行规模为15亿元,均低于去年同期。
但在发行市场回暖的背景下,依然有新基金未能成功发行。公告显示,信达澳亚基金旗下信澳通合进取三个月持有期混合FOF于2023年6月15日获中国证监会证监许可【2023】1299号文注册,并获准予延期募集。该基金自2024年12月16日起公开募集,截至2025年3月14日募集期限届满,依然未能满足基金备案条件,故该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申万菱信基金旗下申万菱信远见成长混合于2022年10月8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2022】2357号文准予注册募集。该基金自2024年12月16日开始募集,截至2025年3月14日募集期限届满,仍未能满足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的条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通常情况下,新基金想要顺利成立,需要满足“募集份额总额不少于2亿份,募集金额不少于2亿元人民币且基金认购人数不少于200人”的备案条件。
公开信息显示,信澳通合进取三个月持有期混合FOF的拟任基金经理为王奕蕾,于2022年9月加入信达澳亚基金,现任FOF和养老投资部负责人。值得注意的是,信澳添泰稳健三个月持有期FOF在去年宣布募集失败,拟任基金经理同样为王奕蕾。
目前她旗下共有3只公募FOF,单只规模均在5000万元以下,现任基金资产管理总规模为0.59亿元。具体来看,她管理信澳通合稳健三个月持有期混合型(FOF)A任职近2年的回报率超过同类基金同期平均收益率;不过,信澳颐宁养老目标一年持有期混合(FOF)A/Y任职109天的回报率均不足2.8%,至少跑输同类基金同期平均收益率3个百分点。信澳颐远养老目标2055五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FOF)的任期不足50天,任职回报不足4%,不及同类基金同期平均收益率。
申万菱信远见成长混合的拟任基金经理为龚霄,于2021年11月加入申万菱信基金,其基金经理累计任职时间只有1年又3天,在行业内属于新人基金经理。目前他旗下共有2只基金,其中他管理的首只基金产品申万菱信竞争优势混合A任职回报为11.01%,与同类基金同期平均收益率持平;申万菱信新动力混合A158天的任职回报率为-2.3%,而同类基金同期平均收益率为5.73%。
就在本月初,兴华基金宣布,截至2月28日募集期限届满,兴华兴盛纯债基金未能满足基金备案条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这是进入2025年后,第一只募集失败的公募基金产品。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基金新发市场整体回暖,但指数型产品的发行相对火爆,主动权益类产品、债券型基金能否顺利发行,则要看产品设计是否符合投资者当下需求、基金管理人品牌的号召力、管理人对发售渠道的投入、投资者对拟任基金经理投研能力与投资风格的认可度等。“对于部分投资者来说,中小公募、新人基金经理等因素或许是‘减分项’。”
相关文章
-
众观消费 | 美团Q2净利润暴跌89%:核心业务盈利“跳水”,非理性竞争下的增长困局
海报新闻记者 秦建瓴 见习记者 王若羲 报道2025年8月27日,美团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及半年度业绩报告,以一组“增收不增利”的极端数据,在资本市场掀起轩然大波。这份看似维持“稳健增长”的财报背后,不仅暴露了企业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危机,更折射出本地生活服务领域非理性竞争加剧的行业隐忧。利润“断
2025-09-01 13:38:00 -
上海电气上半年业绩亮眼:营收利润双升、订单破千亿 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
8月29日盘后,上海电气(601727)正式披露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上半年,公司不仅实现了营业收入与利润的双重增长,新增订单规模更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时,在核聚变、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业务领域,发展势头强劲,核心竞争力持续巩固。营收利润同步增长 核心经营指标持续优化2025年上半年,上海电气经营业
2025-08-31 19:40:00 -
多领域“硬核”数据传递积极信号 印证经济韧性强、活力足
央视网消息:透过数据看活力。多个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前7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超200万亿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8日公布今年前7个月的物流运行数据。1—7月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01.9万亿元,同比增长5.2%。高端制造、绿色低碳等领域物流需求增长强劲。1—7月份,
2025-08-29 09:33:00 -
知名品牌披露:暴跌!很多人用过它家产品
从大街小巷尽人皆知的国民品牌,到依赖酒店渠道支撑主业,业绩常年不振的两面针(600249.SH)如何才能破局?8月27日,两面针半年报发布。2025年1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2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扣非净利润481.13万元,同比大跌46.2%,近乎腰斩。另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上半年
2025-08-29 02:38:00 -
温彬 杨刚 张丽云:本轮美债抛售潮原因、影响与展望
直接诱因:对冲基金基差交易的“负反馈”螺旋美国国债(以下简称“美债”)市场作为全球规模最大、流动性最优的债券市场,长期以来被视为全球金融体系的“压舱石”和“避险天堂”。2025年4月初,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短短3天内上行50~60个基点(BP)。其中,4月7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19BP至4.1
2025-08-28 14: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