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武田:潜心29年研究敦煌学,寻找真实有趣的敦煌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07:03:00

沙武田在敦煌莫高窟内研究壁画。“敦煌西夏石窟研究”项目组供图
人物小传
沙武田,1973年6月生,甘肃会宁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敦煌学、佛教石窟考古、丝绸之路艺术考古研究和教学,出版《敦煌画稿研究》等学术专著8部,编著《藏经洞史话》等普及读物4部,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主持或完成各类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担任《河西走廊》《中国》等纪录片学术顾问和学术统筹工作。
走进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14工作室,从走廊里的学术展板,到室内摆放的装饰画、书籍、水杯,甚至书架上不起眼的小石头,都散发着浓浓的“敦煌韵味”。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沙武田翻开画册,向记者介绍起敦煌壁画里的一处处细节,“这些小点点就是古人画的星星,旁边有云彩在飘动,人骑着凤凰……”随着语调的抑扬顿挫,一双浓浓的弯眉不时起舞跃动。
今年,是沙武田结缘敦煌的第二十九个年头。29年来,沙武田在陕西西安与甘肃敦煌之间往复奔波,在敦煌学的赓续与弘扬中不断前行……
一点点补上空白
“历时8年,最终成果480余万字,发表阶段性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1部。项目成果计划精选为《敦煌西夏石窟研究》15卷本,共计400余万字,图片3500余幅,入选202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作为项目首席专家的沙武田,向记者介绍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敦煌西夏石窟研究”的情况。
项目研究的敦煌西夏洞窟共40余窟,分布在莫高窟,瓜州榆林窟、东千佛洞,玉门昌马石窟,保存有精美的西夏佛教艺术。“敦煌西夏石窟分期断代疑问重重,历史文献寥寥无几。”沙武田说,“我们就是要啃最难啃的硬骨头。”
冬季,凛冽的西北风阻挡了大部分游客,却正是研究团队实地考察的最佳时节。拿着相机、纸笔、手电筒,沙武田带着大家看洞窟。“窟顶井心这个浮塑团龙纹,是敦煌石窟宋、西夏时期洞窟中常见的装饰图案。”在莫高窟第3窟,大家边看边讨论……
沙武田带领团队,一点点织补着研究空白。团队走遍了甘肃、新疆、宁夏、内蒙古、西藏等地的石窟,以西夏石窟研究为圆心,辐射艺术史、考古学等研究,提出一系列新的学术观点。比如,对敦煌晚期洞窟的分期断代提出新看法,论证莫高窟第3、464、465窟等洞窟营建于西夏时代……
“头戴三羽冠的是朝鲜半岛人形象,身着圆领或翻领小袖紧身袍衣的是粟特人形象……”沙武田边看图边讲解。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首次设立冷门绝学团队项目,全国仅有20个项目入选,其中就包括“敦煌壁画外来图像文明属性研究”项目,沙武田是该项目的校内负责人。
“我们倡导‘以图证史’,通过细致、科学的研究,尽可能接近古人的思维,探寻真实、有趣的敦煌历史。”沙武田说。
在洞窟现场找灵感
一束微光照进幽邃的洞窟,岩壁上的千佛重叠着人影。“第246窟,印象特别深刻。”这是沙武田第一次到敦煌时邂逅的第一个洞窟,“那时,即使最简单的图案,我也看不懂。”1996年,23岁的沙武田从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专业毕业,沿河西走廊一路从西安奔赴敦煌,来到敦煌研究院考古所工作。
沙武田看洞窟、认壁画、翻文献,爬过二三十米高的蜈蚣梯,有时在洞窟从清早待到日落,中午只啃几口干粮。“在敦煌待个三五年,就会觉得爱敦煌是很自然的事。”沙武田说。对他而言,离开敦煌是一件很难的事。2014年,在敦煌工作生活18年后,他来到西安。“在敦煌看敦煌,容易陷进去。敦煌很多东西的源头在长安,从长安回望敦煌,再向全国、全世界延伸,才能找到更多研究视角。”来到陕师大的沙武田,为敦煌研究建立起新的观察点。
自1998年起,陕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每年组织本科生赴敦煌教学实习,沙武田来到陕师大后,积极联系实习点,为学生提供看到更多洞窟的机会。“只有到现场用心感受,才能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敦煌学不是一门书斋里的学问,除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要看万件文物。”沙武田说,他坚持每年带学生和各类学者到洞窟内实地教学研讨不少于2次,每次2周,每次看60到80个窟,在现场寻找学术选题的灵感,培养学生对敦煌的深厚感情。
“好的想法就像火焰,需要在开放交流和思想碰撞中去点燃。”多年来,沙武田牵头创办敦煌研究院兰州分院“敦煌读书班”,与陕西历史博物馆合作推出《丝绸之路研究集刊》,与敦煌研究院联合举办多种学术论坛……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沙武田向外探索交流的足迹从未停歇。
让更多人爱上敦煌
藏经洞到底是什么?藏经洞的真实历史面貌怎么样?藏经洞有哪些秘密?……2004年,一部深入浅出的《藏经洞史话》让沙武田解锁了一种普及敦煌文化的新方式——编写通俗类读物,“一部好的通俗读物要语言通俗,知识点充实,更要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图文并茂,以图说话。”如今,他已参与编写了多部通俗读物,精美的图文编排牢牢锁住“流量密码”,其中《藏经洞史话》和《敦煌壁画故事与历史传说》几乎年年重印,至今均已再版3次。
“让更多人走近敦煌、了解敦煌、喜爱敦煌,我们要不断努力。”沙武田说。
唐贞观年间,长安画工“李工”带着自己的画笔与粉本来到敦煌,同时带来的还有色彩鲜亮、气势恢弘、人物明艳的画风。这是莫高窟第220窟的故事,也是历代无名画工的故事,千年后被定格在纪录片《河西走廊》中。“看完之后想去敦煌”“这是我见过最美的地方”,这是观看豆瓣评分9.7的《河西走廊》时常常能刷到的弹幕。担任该片学术总顾问的沙武田难掩惊喜和自豪,“我们团队编纂了40余万字资料,给摄制组提供了支持。”
2019年3月,陕师大六艺楼,40余件数字化高保真原大的壁画作品和1∶1搭建的莫高窟特窟西魏第285窟复原洞窟,吸引了络绎不绝的观者。高保真复原需要投入大量成本,一平方米要用260—300张照片拼合。“请大家抬头看,除了大家熟悉的伏羲、女娲、飞天,还有开明瑞兽等。”讲壁画内容,讲历史背景,讲丝绸之路,沙武田和团队把展览变成讲堂,一场两三个小时,持续一个月,接待超过3万人。
沙武田常说,自己是敦煌的“孩子”,“我会经常一个人在洞窟里待半天,把自己放空”。“敦煌研究会伴随您一生吗?”“必须得走下去,敦煌有深厚的底蕴,有讲不完的故事,我会继续一点点解读好那些文化密码。”沙武田说。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 张丹华
相关文章
-
长治市精准招商“拼”出发展新气象
暮春,长治。招商引资,热潮奔涌。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以来,长治市深入贯彻落实全省“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坚决扛牢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主抓手,拿出最坚定的决心、最坚决的行动、最精准的策略狠抓招商,方式向新、机制向优、服务向精、
2025-04-30 17:02:00 -
读书丨李逸峰《适时与趋变:敦煌汉简书写研究》首发式在兰州举行
奔流新闻讯(记者刘小雷)4月26日,李逸峰《适时与趋变:敦煌汉简书写研究》首发式暨“诗林集古录——李逸峰集唐诗书法展”在甘肃简牍博物馆举行。李逸峰现任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西北师大博导,长期致力于简牍书法研究与创作,由中华书局出版的《适时与趋变:敦煌汉简书写研究》为其最新研究
2025-04-28 16:28:00 -
沧州这座大桥长达40多公里!项目最新进展→
津潍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接京津城际铁路,南接济青高铁,正线全长约34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其中,由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建设、中铁十五局承建的站前四标位于海兴县境内,线路长27.224公里,建设工期58个月,包含海兴特大桥、黄骅特大桥及海兴西站站场土建等工程。津潍高铁海
2025-04-28 13:44:00 -
160余人参与16个项目,绣园社区春季运动会开幕啦
4月26日,铜煤1号樱花园广场热闹非凡,新区咸丰路街道绣园社区2025年春季运动会在此拉开帷幕。这场以“运动社交局 邻里新派对”为主题的盛会,吸引了辖区退休职工、居民、社区工作人员及辖区单位人员等160余人参与,通过三大组别11个运动项目,让老青少三代人在运动中串联起邻里温情。上午9点30分,老年组
2025-04-28 01:42:00 -
精彩纷呈!广饶这场“大赛”,你看了吗?
【来源:掌上广饶官微】为全面总结中小学劳动教育成果 推动全县劳动教育不断走向深入 4月25日上午 广饶县第二届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大赛 在广饶县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成功举办 据悉 此次劳动技能大赛 以“劳动绘梦 汗水铸华”为主题 共设初中团体、小学团体 初中个人、小学个人 四个项目 初中团体项目 为锻炼学
2025-04-26 19: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