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贵州十年“国家安全教育答卷”:从理念到行动的坚实跨越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09:40:00    

  今年是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十周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10年前,在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法,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

  十年砥砺前行,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发展血脉,在黔山秀水间书写了十载深耕聚合力全民参与护安全的生动实践。从“1+2+3+N”宣教体系的构建到“全域安全”格局的成型,从红色基因的赓续到数字赋能的创新,贵州以十年深耕,筑牢了国家安全屏障。

  十年纵深推进:从“全民认知”到“全域行动”

  十年来,贵州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教育从“一日宣教”发展为“全年行动”。

  4月10日,“中国天眼”瞭望塔下,一场特殊的科普读书会正在进行。12岁的布依族少年小浩宇用望远镜观测星空后,在笔记本上写道:“南仁东爷爷守护的是电磁波安全,我们这代人要守护的是太空安全。”FAST科普基地负责人介绍,基地时常开展科技安全主题研学活动,在少年心中播撒“星辰大海”的安全种子。这幕场景,正是贵州深耕国家安全教育十年的生动缩影。

  机制创新凝聚合力。近年来,贵州构建“1+2+3+N”国家安全宣传教育体系,整合28家单位组建协同工作机制,统筹推进理论研究、阵地建设和宣传实践,将国家安全教育贯穿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

  多维融合激发活力。线上,在每年的“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宣传日活动期间,“报、网、微、端、屏”全媒体矩阵发布国家安全主题相关的宣传报道;线下,依托各地特色,打造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如苗歌侗戏唱响安全;无人机表演点亮城市夜空、主题黔剧《无字丰碑》、大型文化沉浸式演艺剧《伟大的转折》、主题歌曲《屯堡新观》等文艺作品,将国家安全与红色文化、非遗传承深度融合,让总体国家安全观可触可感。

  同时,坚持以“4•15”为切入点,依托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日纪念日,以点带面推动国家安全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网络,不断扩大有效覆盖,形成全面宣传与专题教育并举、阶段性任务与常态化工作结合,方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宣传教育格局。

  十年深入人心:从“意识觉醒”到“行动自觉”

  十载春风化雨,总体国家安全观在贵州大地生根结果,转化为千万群众的自觉担当。

  4月12日,在雷公山深处的西江千户苗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妹耶飞针走线,将“国安”二字化作苗绣纹样。“每道银饰都是防线,每针苗绣都是誓言。”她指导游客绣制的“国安香囊”,让游客非常喜欢。这是十年来,我省构建起“人人都是安全卫士”的群防格局生动缩影。

  教育浸润筑牢根基。贵州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党员干部培训、学校课程体系和群众文化生活。在遵义会议会址,AR技术还原隐蔽战线斗争场景;在“中国天眼”科普基地,青少年通过天文观测感悟科技安全;在六盘水市图书馆,“总体国家安全观读书会”吸引市民争相打卡。

  全民共治织密防护网。今年,贵州省围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十周年”主题,从毕节金沙县钱壮飞烈士陵园的庄严宣誓,到铜仁印江“国家安全墨中书”的笔墨丹青;从贵阳市观山湖区金融城的主题灯光秀,到黔东南肇兴侗寨“芦笙舞+国安知识竞赛”的鲜活实践,群众既是受教育者,更是参与者。

  十年见行见效:从“安全筑基”到“发展赋能”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引下,贵州将安全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走出了一条发展与安全互促共进的新路。

  安全底板夯实发展根基。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建成首个国家级数据安全靶场,为数字经济筑牢“防护盾”;“世界桥梁博物馆”的建造运维标准成为基础设施安全标杆;乌江流域治理重现“水清岸绿”,生态安全屏障愈加牢固。

  安全理念赋能现代化实践。在长征文化数字科技艺术馆(红飘带),沉浸式体验诠释文化安全新内涵;在“村BA”“村超”赛场,安全宣传与民族文化激情碰撞。今日之贵州,粮食产量连续五年超1100万吨,数字经济增速连续9年位居全国前列,生态旅游接待量突破10亿人次,安全与发展同频共振的画卷徐徐铺展。

  站在十年新起点,贵州正以“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为使命,持续加大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为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从赤水河畔到苗岭侗乡,从数据云端到田间地头,4000多万贵州儿女以行动诠释:国家安全,既是发展之基,更是幸福之源。

相关文章

  • 首届娄底文化艺术季丨非遗山歌号子齐上阵,娄底这场晚会飘出地道“湘中味”!

    9月8日晚,2025年首届娄底文化艺术季之“幸福娄底·百姓舞台”文艺晚会浓情上演。整场演出根植娄底本土文化,以非遗、民俗、真实故事为底色,洋溢着浓郁的湘中地域风情和新时代文明气息。百姓文艺有“行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山武术拥有了不同年龄段的传承人。“这是谁家的妹几伢子,小身板端得正,小脑

    2025-09-09 10:25:00
  • 从看砖头到看专利 贵阳市“科创积分贷”让科技型企业“知产”变现

    “从提交申请到拿到贷款只用了两周多,申报材料比传统贷款少了三分之一,效率提高了50%!”近日,贵州捷众森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潘拿着“科创积分贷”到账凭证感慨道。作为贵阳市“科创积分贷”首个受益企业,这家磷石膏综合利用科技型企业凭借技术专利和研发投入衍生的“科创积分”,成功突破传统信贷对抵押物的要求,

    2025-09-06 13:26:00
  • 中国科协:加快推进AI等新技术深度应用于科普

    中经记者 孟庆伟 北京报道今年9月是首个法定“全国科普月”。自9月1日起,一场全民参与、共享共建的科普盛宴全面展开。9月4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获悉,今年科普月期间,大批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和园区、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将面向公众开放。各类科技场馆和科技社团将围绕科技前沿和重大

    2025-09-05 06:31:00
  • NeurIPS近3万投稿爆仓,强拒400篇论文,博士疯狂内卷,AI顶会噩梦来袭

    AI顶会,一场「爆仓危机」正在上演。由于会议场地限制,NeurIPS 2025正通知「高级领域主席」(SAC),拒收已被录用的论文。一位SAC爆料,大约400篇论文直接被砍掉,即便是三位审稿人和AC已通过初审。她吐槽,这太不公平了。若是容量不够,应该把会议拆分、扩容,而不是随意拒收这么多论文。此前I

    2025-09-01 15:27:00
  • 全国共有抗战主题不可移动文物1万余处、可移动文物50万余件/套

    记者从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第三场记者招待会上获悉,抗战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全国抗战主题不可移动文物1万余处、可移动文物50万余件/套。20个抗战主题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有序推进,延安国家文物保护示范区成功创建。来源:新华社(编辑小鹿)

    2025-08-31 11: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