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关村探“新”:智能医疗装备开启健康新纪元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21:42:00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向眼部玻璃体腔内注射一针,部分失明患者有望重见光明;手术时,只需“隔空”点击悬浮的虚拟屏幕上的按钮,即可动态查看患者影像资料,无需担心术中手部被细菌污染……

记者在2025年中关村论坛年会上看到,一系列前沿智能医疗装备集中亮相,不少已经在临床应用的智慧医疗手段,为健康事业注入全新活力。

这是3月26日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拍摄的“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模型。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在27日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上公布的十项重大科技成果中,“基于新型光敏蛋白的基因治疗技术”入选。健达九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涛介绍,这款基因治疗在中国研究型临床试验中的首例受试者于2024年1月完成给药,截止到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2025年中关村论坛智能医疗设备展区,一款创新医疗设备吸引了众多参会者驻足观看,不少人上前尝试“隔空”操作。这款由东超科技研发的落地式全息手术影像平台,能够实现空中“悬浮成像”,悬浮在空中的屏幕还能实现“无感触摸”操作。将其与医学影像平台结合,将医院影像操作界面在空中成像,并可实施操作调阅,这样一来,手术中医师只需点击空中的虚拟屏幕按钮,就能完成相应的操作,避免了因接触导致手部污染的风险,为手术的无菌操作提供了可靠保障。

众所周知,脑外科和脊柱外科手术,向来以高风险、高难度著称,稍有不慎便会给患者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华科精准(北京)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神经外科手术导航及治疗系统,包含脑外科和脊柱外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磁共振引导激光消融治疗系统,是我国第一款一体覆盖脑与脊柱等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术式的手术机器人。具有治疗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适用于脑肿瘤、癫痫、帕金森等精准手术应用场景。

颅内动脉瘤引起的出血性脑卒中,被称为潜伏在大脑内的“不定时炸弹”。艾柯医疗自主研发的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首次将适应症范围扩展至椎动脉中小型动脉瘤的治疗。临床数据显示,术后12个月支架内狭窄率仅为0.8%。

这些智能医疗装备是科技与医疗深度融合的结晶,是科技赋能医疗的生动见证,也为患者带来更精准、更高效、更安全的治疗体验。

来源:新华网

作者: 侠克

相关文章

  • 百度发布文心大模型X1.1

    9月9日,百度宣布发布文心大模型X1.1。据介绍,文心大模型X1是基于文心大模型4.5训练而来的深度思考模型。升级后的X1.1主要采用了迭代式混合强化学习训练框架,一方面通过混合强化学习,同时提升通用任务和智能体任务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自蒸馏数据的迭代式生产及训练,不断提升模型整体效果。相比文心X1

    2025-09-09 17:02:00
  • 岳阳市中医医院肛肠诊疗中心女性门诊获患者点赞

    通讯员 陈纯 荣思成“真的特别感谢你们,让我放下了多年的心理包袱!”近日,在岳阳市中医医院肛肠诊疗中心女性门诊,患者乐女士将一面绣着大拇指的锦旗送到医生手中。她激动地表示,这个“只有女医生、女护士”的门诊,让她终于能勇敢就医,解决多年的痔疮隐痛。日常,像乐女士这样的女性患者并不在少数。由于肛肠疾病部

    2025-09-08 16:26:00
  • 智绘新篇 聚力未来

    9月5日到8日,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将在重庆举行。本届博览会以人工智能为主线,聚焦“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年度主题,汇聚全球精英,围绕智能产业核心议题,共谋产业发展新路径。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

    2025-09-05 10:46:00
  • “老地方”,新希望:七旬老人与医生二十年后再次携手抗癌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朝香 通讯员 张冰清二十余年前,身患肠癌的单先生(化名)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简称浙大邵逸夫医院)的手术台上,迎来了生命的转机。从那时起,这份历经生死考验的信任,便成了他与这家医院之间一道无形却坚韧的纽带。不久前,例行肠镜检查的异常结果,拉响了肠癌复发的警报。如今已

    2025-08-29 10:02:00
  • 无人机变身“巡检员” 民治“电子哨兵”构建空中巡查体系

    在民治街道上空,无人机时而掠过道路与地铁口,精准捕捉车辆违停、非法揽客等动态;时而在城区街巷开展全域航拍,利用影像对比技术快速识别违建痕迹……这些翱翔的“电子哨兵”正以独特的视角,编织着城市治理的智慧网络,已成为民治街道治理现代化的空中利器。自2025年4月起,民治街道全面推进无人机AI巡检点位建设

    2025-08-28 1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