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六大行2024年日赚约38亿元 分红超4200亿元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00:16:00
近日,国有六大行均已披露2024年度“成绩单”,截至2024年末,六大行总资产规模合计达到199.68万亿元,逼近200万亿元大关,较上年增长7.87%。整体来看,六家国有大行合计实现营收3.52万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4万亿元,日赚约38亿元。
具体来看,营业收入方面,国有六大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52万亿元,同比增长0.17%。其中,2024年,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实现营业收入均在6000亿元以上,分别为8218.03亿元、7501.51亿元、7105.55亿元、6300.90亿元;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487.75亿元和2598.26亿元。
归母净利润方面,国有六大行实现归母净利润合计1.40万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国有六大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均实现增长,四家银行归母净利润在千亿元级别。其中,工行居于首位,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658.63亿元;建设银行紧随其后,实现归母净利润3355.77亿元;农行、中行实现归母净利润均超2300亿元,分别为2820.83亿元、2378.41亿元;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35.86亿元、864.79亿元。
净息差作为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六大行2024年净息差均不同程度收窄。其中,工行净息差为1.42%,同比下降0.19个百分点;建设银行净息差1.51%,下降0.19个百分点;农业银行净息差为1.42%,同比下降0.18个百分点;中国银行净息差为1.40%,同比下降0.19个百分点;交通银行净息差为1.27%,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邮储银行净息差为1.87%,同比下降了0.14个百分点。在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多家银行管理层认为,预计今年银行业净息差仍然承压,随着经济的逐步回升向好,银行业的净息差将逐步企稳。
资产质量方面,工农中建交五家银行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较上年下降,分别为1.34%、1.30%、1.25%、1.34%、1.31%。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略有上升,2024年末,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0%,较上年末上升7个基点。
值得关注的是,国有六大行分红颇为亮眼。国有六大行合计拟派发2024年年末股息超2158亿元,加上此前中期分红,拟派发的年度总金额累计超4200亿元,且2024年现金分红比例均保持在不低于30%的水平。其中,2024年工行分红金额再创历史新高,2024年末工行拟每10股派发1.646元(含税),派息总额约为586.64亿元,加上已派发的2024年半年度股息,全年总派息额约为1097.73亿元,占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30.0%。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王楚涵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麦晓颖
相关文章
-
“花”式产业绽放沃野
7月,又到一年黄花采摘季。凌晨4点,在山西大同云州区西坪镇唐家堡村,村民们头戴探照灯开始了工作。记者在一旁跃跃欲试。“这株采早了,明天采合适。”“选哪朵黄花摘得靠经验,是个眼力活儿,采摘时要轻、巧、细、快,不能损伤花蕾。”村民杨瑞仙一边说一边为记者示范采摘方法,只见她左手扶住花葶,右手中指一顶、食指
2025-07-28 16:08:00 -
荆州,最佳节点!
荆州发展铁水联运有何优势?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发展荆州将出台哪些支持激励措施?荆州水运建设规划工作如何开展?近日 荆州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波做客荆州市融媒体中心《行风热线》节目与广大市民对话交流本期主持人:艺琦1.荆州在发展铁水联运上面有哪些优势?一是区位优。荆州作为长江中游门户,是南北大通道
2025-07-28 10:03:00 -
宁夏灵武市举办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4个项目计划投资16.8亿元
7月24日,灵武市举办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现场签约涵盖绿色食品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项目4个,计划总投资16.8亿元。签约仪式上,与会人员观看了灵武市招商引资宣传片,上海恩波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段剑平代表企业作了发言。灵武市人民政府分别与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恩波露食品
2025-07-26 14:55:00 -
特朗普到访美联储 再次希望鲍威尔降息
当地时间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造访美联储。特朗普表示,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讨论了利率问题,称“这次谈话很有成效”。特朗普表示,希望鲍威尔能降低利率,如果把利率降低三个百分点至一个百分点,美国就能省下一万多亿美元。他将观察委员会如何制定利率规则。特朗普就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一事表示,这将是一个大动作。此
2025-07-25 06:48:00 -
科创板成长为资本市场改革“示范田”
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六周年。开市以来,科创板以“硬科技”为定位,以制度创新为引擎,推动上市企业形成覆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效应,从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成长为“示范田”,为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强劲动能。聚焦支持“硬科技”企业科技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
2025-07-24 0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