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国门之下:中欧班列畅通的幕后“翻译官”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15 19:22:00    

深夜11点,一列从蒙古国方向驶来、满载锯材的中欧班列跨越国门,缓缓驶入二连浩特铁路口岸站。货运交接所内,俄文助理翻译郑重正伏在案头,她的指尖快速游走在密密麻麻的俄文运单上,随后哒哒哒敲击键盘,将пиломатериалы(锯材)准确译为中文——这是她今天作业的第43张运单。

二连浩特铁路口岸是中蒙最大陆路口岸,也是中欧班列中通道的唯一出入境口岸,目前有10多个国家、70多个城市或站点的中欧班列经由这里出入境。而郑重所在的二连浩特铁路口岸站货运交接所的“译票”团队,职责就是为每一列中欧班列“解码”,让来自蒙古国的矿石、俄罗斯的纸浆等货物,都能找到正确的“跨国身份”。

所谓“译票”,就是将各类货物托运单据上的发货人、收货人、到站、品名等重要项目,由外文翻译成中文或是中文译成外文。这是国际联运进出口货物通关流程中的第一个环节,一张票据翻译的快慢及准确性,直接影响后续海关、边检作业和车辆解编、装卸车效率等,关乎客户的利益。

“比如货物品类翻译错了,之后要缴纳的关税税率就会变化,这就麻烦了。”因此,每次工作时,郑重都把自己当作“放大镜”,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检查。在郑重心中,翻译不仅是转换文字,更是搭建国际贸易的桥梁,差之毫厘,可能让价值百万的货物在海关搁浅。

从2010年从事译票工作以来,郑重见证了中欧班列货运业务的变迁。起初,进出口货运的交接依赖于纸质票据,进出口企业或货运代理公司的名字、货物品类会被刻成印章备用。然而,上千个公司的印章样式相似,常让翻译们手忙脚乱,就像同时要辨认大量的俄罗斯套娃。如今,随着“数字口岸”系统建设和无纸化办公的不断推进,印章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二连浩特铁路口岸的中欧班列进出口量逐年增加,运行线路由开行时的2条增至73条,连续两年年内通行3000列以上,货物涵盖新能源整车及配件、高端机械设备等万余种,译票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目前口岸每天要办理的中欧班列和其他跨境列车的接发车作业增加到16、17列,一列中欧班列会产生几十到上百张货运单,一张货运单上就包含20多项数据,相当于每天要处理上万个数据的翻译工作。”郑重说,除了翻译量大增,中欧班列品类也越来越多,从单一的大宗矿产品扩展到服装鞋帽、机械设备、医疗用品等等,涉及非常繁杂的行业术语。

“要想翻译得快和准,只有不断学习。”郑重说,虽然自己学的是俄语专业,但很多专业词汇她也是第一次接触。面对新词汇,她自制了一个“翻译小宝典”,利用日常搜集、网络搜索和专家咨询等多种手段,不断更新翻译词汇。此外,她所在的译票团队还成立了“精译”党员攻关组,确保落实“精益求精、文字准确、迅速快捷”的译票“三要素”,不断减少翻译差错率和译票时间,有效提高了口岸通关效率,赢得了货运代理公司和货主的好评。

翻开郑重的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许多俄语词汇,“葵花籽”“铁精矿”“新能源汽车”……新词汇的增加,反映着中欧班列品类之变和更深更广的经贸往来。

工作之余,郑重会望向不足5公里外的国境线,一列列中欧班列正搭载着经她翻译的货物驶向远方、奔赴欧洲,源源不断地将中国制造与世界共享。

记者:崔莺馨、安路蒙

制作:宋哿

相关文章

  • 半年增收3.3%,专业跑鞋卖出1400万双,李宁行稳致远

    面对不确定的外部市场环境,李宁仍在稳健前行。8月21日晚间,李宁集团发布2025年中报,上半年营收同比上升3.3%至148.17亿元,毛利上升2.5%达到74.14亿元,毛利率为5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24.11亿元人民币;权益持有人应占净溢利为17.37亿元人民币,净利率为11.7%。业内

    2025-08-25 11:24:00
  • 内蒙古亮出今年以来落实“五大任务”成绩单

    8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落实“五大任务”新闻发布会,对今年以来内蒙古落实“五大任务”工作推进情况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进行发布。  在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方面,内蒙古将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摆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工作的首位,首先是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和三大标志性战役。上半年内蒙

    2025-08-22 09:50:00
  • 消息称滴滴投资新石器无人车

    据媒体8月13日报道,滴滴已于近日投资无人驾驶商用车企业新石器。 不久前,滴滴货运与新石器无人车在青岛合作试水无人车送货业务,用户可以通过滴滴平台下单,选择无人车来运送货物,由新石器无人车负责提供服务。 资料显示,新石器无人车布局智能驾驶领域,由余恩源于2018年7月创立,总部位于北京。公司掌握全栈

    2025-08-13 16:51:00
  • “荔枝壳煮水能去火”上了热搜,这招真能行?

    今年是荔枝丰收大年,在人们为“荔枝自由”而高兴时,容易上火的荔枝,也给人们带来一丝甜蜜的苦恼。广东茂名高州市分界镇,果农分拣荔枝鲜果。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想吃荔枝又怕上火怎么办?近期,“荔枝壳煮水能去火”上了热搜。不少网友表示:涨知识了,原汤化原食;能打败荔枝上火的竟是荔枝自己……荔枝壳煮水去火真能

    2025-07-14 09:44:00
  • “以人类发展为中心,构建真正有益于人的技术发展”

    人民日报记者 颜欢 许海林当地时间6月25日,“2025·中欧人权研讨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来自中国与20多个欧洲国家的100多名人权学者、政府官员、行业专家及青年代表等围绕“数智时代背景下的人权”主题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在全球技术浪潮中重塑人权保障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呼吁深化中欧在数字人权领

    2025-07-03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