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式建筑”靠什么全球“破圈”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17 08:44:00
本报记者 刘雅婷 孙朗辰
普利兹克奖官网近日宣布,中国建筑师刘家琨荣获2025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成为继2012年的王澍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美国《纽约时报》称其作品“不浮华、无繁饰”,却以“普通、廉价且本土化”的材料提升人的精神境界。“2012年王澍获得国际公认的建筑界最高奖被视为‘东方美学形式’的破冰,而刘家琨获奖标志着‘在地文化实践’的价值被认可。”青年建筑师南迪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两人的建筑设计理念都是对中国建筑文化的一种积极探索,也反映出中国建筑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特位置及影响力。

西村大院内部建筑

西村大院俯瞰图
让“在地文化”焕发当代活力
刘家琨以“现实关怀”和“在地性”设计理念闻名,强调建筑与地域文化、自然环境的共生。他的作品以质朴的美学风格见长,善于利用本土材料和传统工艺,探索人与建筑、环境之间的深层关系。其代表作西村大院以成都“市井生活”为核心理念,打破封闭社区模式,用巨型围合式院落重构公共生活场景。在西村大院内,以成都当地文化“竹空间”和“茶馆”为关键词,裸露的混凝土框架、竹模浇筑工艺与川西林盘布局,将“盆地文化”转化为现代空间语言。空中跑道环绕与中庭留白的设计,则让“院落”这一传统文化在西村大院焕发当代活力。而他的另一代表作品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在建成时被业内认为不够“建构”,但实际上是对在地材料进行了最优化的演绎,同时用很东方的方式设计游览路径巧妙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
普利兹克奖评审委员会在宣布授奖时评价道,刘家琨“以中国传统为创新跳板,摒弃怀旧与模糊表达”,其建筑既是历史记录,又是公共空间与基础设施的融合,展现了“身份认同的双重性”。普利兹克奖评审委员会认为,在现有的文化与社会资源之上,刘家琨加入了自然元素,在景观中创造新的景观。从西村大院到二郎天宝洞区域改造项目,再到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以一种互惠的关系共存,符合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和传统。
中国建筑的三个核心人文共性
除了建筑师身份,刘家琨还曾出版《此时此地》等文学作品,他的文学创作背景为其建筑注入了叙事性与诗意,以及人文关怀。英国皇家特许注册建筑师、苏州大学建筑系客座讲师杨楠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种“人文关怀”还体现为对使用者行为的深度观察:他为在地震中遇难的女孩设计的胡慧姗纪念馆,通过遗物陈列触发情感共鸣。
南迪则认为,刘家琨设计理念里最底层的逻辑是尊重。“他通过强调建筑设计中的‘低技策略’与在地性、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现实中的诗意’等理念去实践这份尊重。”
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的结合,现已成为中式建筑文化和中国建筑师获得世界关注的独特共性。王澍关注乡村复兴,刘家琨投身灾后重建,二者均将建筑视为社会议题的解决方案。杨楠总结,中国建筑师的人文共性体现于三点:一是文化传承的创新表达;二是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三是对社会议题,尤其是对乡村的关注。比如王澍以回收旧砖瓦重构传统形制,刘家琨则以“再生砖”技术(汶川震后废墟材料再造)回应社会创伤。“不同于一些西方人宣言式的设计方法,我们是在用一种相对沉默的方式践行着自己的常识与智慧。”杨楠说。
从“动态可适性视角”发展中国建筑文化
在南迪看来,王澍更多的是从材料本身出发、从传统中脱胎出新的建筑形式,他的获奖给了国内建筑师一剂强心剂,让大家觉得新的东方美学形态被国际接受了。而普利兹克奖此次选择刘家琨,让人意识到,关注在地文化及行为在建筑中的延续和优化同样是一种积极的探索路径。这是一种从文化剖析和再演绎角度的认可。
南迪补充道,过去30年,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在大兴土木,如今整个行业似乎也来到了瓶颈期。借此更应该重新思考建筑设计行业的出发点,刘家琨的获奖可能引导建筑师们回归对“优化并改善地域文化行为的空间”的思考,真正去关注在地文化及行为在建筑中的重要性。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文化呈现出极强的丰富性,加上这股关注在地性的建筑思潮,未来会有更多中国建筑师在国际上被认可。
而关于如何让中国建筑文化在当下既能与地域特征相结合又不至于落俗套,也可以与世界交流,并形成新的建筑语汇,杨楠表示,“当代中式建筑”不仅需要延续传统智慧,学习本地文化环境,同时也要吸收新思想和技术,不局限于地域文化谱系,通过对现有研究与实践的反思,重新思考“当代中式建筑”的主要设计要素。同理,“当代中式建筑”设计也不应只关注传统、“修旧如旧”、低技与手工建造,更应重视从动态可适性的视角探索其发展动向。所谓的风格并非静态不变的产品,而是动态改变的过程,一方面传承传统中式建筑的优秀“基因”,另一方面通过接纳时代进步的新内容进行更新迭代。“这个与时俱进的演进过程不仅发生在过去,也将在现在和未来延续。”
相关文章
-
中国空间站多项太空实验已取得成果 未来将陆续开展千余项研究
中国空间站作为兼备有人参与和上下行运输等独特优势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已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除了此次返回的科学实验样品之外,此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呢?三代“太空水稻种子”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在植物方面,中国空间站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从种子到种子的水稻全周期培养,获得了成熟的“太空水稻种子”,而且返
2025-05-01 06:56:00 -
深化交流共促发展 中国香港体操队来昆明交流互训
为增进香港与内地的体操文化交流及提升香港竞技体操发展,中国香港体操队一行十人近日来到昆明,在昆明市体育学校进行了为期9天的交流互训。此次互训通过集训、学术研讨、实地观摩等方式,搭建起两地体操文化交流的新桥梁。此次来昆交流学习的包括中国香港竞技体操队的8名运动员和2名教练员,中国香港体操总会表示,希望
2025-04-30 18:44:00 -
TCL夺冠2025年一季度电视出货榜,T7L Pro引领画质革新
近日,洛图科技(RUNTO)发布的《中国电视市场品牌出货月度追踪》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电视市场整体出货量达到884万台,同比增长4.7%。其中,TCL系品牌以超过200万台的出货成绩稳居第一,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引领力。从整体来看,TCL、海信、创维(含子品牌)三大品牌合计出货535万台,
2025-04-30 10:26:00 -
重磅!雷州擎雷书院落成启用→
【来源:雷州发布】坚定文化自信,再续文化辉煌。4月29日,雷州市举行擎雷书院落成揭牌启用仪式活动。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雷州市擎雷书院项目规划统筹负责人邓碧泉,湛江市委宣传部三级调研员閤先平,雷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魏晓燕,雷州市政协主席何培烈,雷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晓军,雷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程丹丹
2025-04-30 00:09:00 -
诚邀广大跑友共赏长春之美,共赴书博盛会!
来源:【中国吉林网】2025长春马拉松比赛将于5月25日激情开跑。作为该项赛事的重要预热活动,2025长马季·发现长春之美·城市定向赛目前报名工作已全面启动,比赛将于5月18日活力开跑。4月28日,赛事组委会负责人刘世昌做客中国吉林网,与广大网友畅聊赛事亮点。作为长春马拉松唯一官方授权的预热赛,该项
2025-04-29 21: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