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首次直投,为何选择“永远50年”的它?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6:47:00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今天宣布拟战略投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该项目是上海未来产业基金首个直投项目,也是上海国投公司在未来能源领域的重大战略布局。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原名中国核燃料有限公司,成立于1983年,由中国核电的控股股东中国核工业集团100%持股。2023年12月29日,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筹)举行揭牌仪式,同时,由中核集团牵头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宣布成立。

可控核聚变被誉为人类终极能源解决方案,也是上海正在打造的五大未来产业之一“未来能源”的典型代表。目前,该领域有两类研究方向:一类是惯性约束核聚变,另一类是磁约束核聚变。托卡马克是最先进的磁约束核聚变装置,外形如同一个甜甜圈。

Q>1,即输出的能量大于维持反应所需输入的能量,是论证可控核聚变科学可行性的第一步。早在上世纪90年代,全球已有数台托卡马克装置接近这一目标。于是,更多人把目光投向Q≥10,目前,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与联邦聚变系统(CFS)公司作为全球两家代表性机构已经走在前面,前者是人类史上最大的科学合作项目,后者是一家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公司。

今年初,上海核聚变能源商业公司“能量奇点”自主研制的大孔径强场磁体“经天磁体”成功完成了首轮通流实验,产生了高达21.7特斯拉的磁场,创下大孔径高温超导D形磁体最高磁场纪录,反超美国。

可控核聚变流传着一个“永远50年”的传说——上世纪50年代开始,科学家就告诉公众可控核聚变还有50年即可商用,但之后的每次演讲都停留在“还有50年”。尽管近年来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的性能提升速度比CPU芯片还要快,但乐观估计仍需10年才能实现聚变发电入网,上海未来产业基金为何“出手”?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管理人、上海未来启点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凡杰表示,上海未来产业基金的投资策略是为匹配颠覆式创新而生,具有逆周期、以人为核心、跨学科跨平台三大特点。据介绍,100亿元基金由财政全额出资,基金期限长达15年,还可根据情况申请延长3年。在基金管理上,由上海国投公司牵头组建国资控股的市场化基金管理平台,重点聚焦未来产业领域早期投资,协同各类资源,打造开放的投资验证孵化一体化平台。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也致力于打造全球化顶尖人才社区,以母基金为纽带把科学家、企业家、创业者、项目经理人和投资人的智力和能力在平台上贯通,构建一个汇聚不同领域的颠覆式创新人才网络。同时,基金还将推动跨学科、跨领域、跨平台融合,与子基金、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孵化器等一起探索中国机构化创业的新模式。

原标题:《上海未来产业基金首次直投,为何选择“永远50年”的它?》

栏目主编:任荃 题图来源:受访者提供

来源:作者:文汇报 沈湫莎

相关文章

  • 中国空间站多项太空实验已取得成果 未来将陆续开展千余项研究

    中国空间站作为兼备有人参与和上下行运输等独特优势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已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除了此次返回的科学实验样品之外,此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呢?三代“太空水稻种子”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在植物方面,中国空间站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从种子到种子的水稻全周期培养,获得了成熟的“太空水稻种子”,而且返

    2025-05-01 06:56:00
  • 深化交流共促发展 中国香港体操队来昆明交流互训

    为增进香港与内地的体操文化交流及提升香港竞技体操发展,中国香港体操队一行十人近日来到昆明,在昆明市体育学校进行了为期9天的交流互训。此次互训通过集训、学术研讨、实地观摩等方式,搭建起两地体操文化交流的新桥梁。此次来昆交流学习的包括中国香港竞技体操队的8名运动员和2名教练员,中国香港体操总会表示,希望

    2025-04-30 18:44:00
  • 长治市精准招商“拼”出发展新气象

    暮春,长治。招商引资,热潮奔涌。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以来,长治市深入贯彻落实全省“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坚决扛牢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主抓手,拿出最坚定的决心、最坚决的行动、最精准的策略狠抓招商,方式向新、机制向优、服务向精、

    2025-04-30 17:02:00
  • TCL夺冠2025年一季度电视出货榜,T7L Pro引领画质革新

    近日,洛图科技(RUNTO)发布的《中国电视市场品牌出货月度追踪》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电视市场整体出货量达到884万台,同比增长4.7%。其中,TCL系品牌以超过200万台的出货成绩稳居第一,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引领力。从整体来看,TCL、海信、创维(含子品牌)三大品牌合计出货535万台,

    2025-04-30 10:26:00
  • 一块布,能做出多少新花样?(产经观察·细看产品七十二变③)

    本报记者 邱超奕由浙江科考拉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抓绒面料制成的服装。 陈利群摄超纤仿麂皮包覆的汽车座椅。 李小强摄浙江精工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 洪璐楠摄核心阅读浙江绍兴柯桥区,历史悠久的纺织之乡,这里有纺织全产业链,有全国约四成的印染产能,有亚洲最大的纺织品专业市场,全球近1

    2025-04-30 06: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