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窑火中的传承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06:14:00    

本报记者 姚雪青

江苏省级非遗“宜兴龙窑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永兵正在检查烧窑产品。丁焕新摄(人民视觉)

熊熊火焰从龙窑的鳞眼洞里蹿出来,吴永兵一边往里添柴一边观察火候——这张照片被放在吴永兵工作室最醒目的位置上。

吴永兵是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龙窑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的工作室就在前墅龙窑的对面。

吴永兵是三洞桥村人,高中毕业后在村里的生产队务农。20岁那年,烧窑大师傅来挑选学徒,能吃苦又机灵的吴永兵被选中了。“在20世纪80年代,龙窑烧制的产品以日用陶为主,质量如何全靠一把火——烧窑大师傅是最受尊重的人。”吴永兵介绍,烧窑需要4名窑工协力配合,听大师傅发号施令。

整个烧制的过程分为装窑、烧窑、开窑等步骤。“装窑,就是将要烧制的陶陶罐罐装进窑身。每窑最多能装8000件,总重量26吨到28吨。别看这是个体力活,但对技术的要求很高。”吴永兵告诉记者,因为火势往上走,龙窑是依山而建,前墅龙窑的坡度在8到35度,要想产品在斜坡上站得住,其中大有学问——老师傅们代代相传的经验包括:从龙尾开始自上往下装,产品底部用垫石来支撑,上部稍微靠拢,作“抱头”状。为了装货多,用正反两个匣钵为“一合”,里面装数个产品,既能放得多,也可站得稳。

紧接着就是烧窑,窑工用砖石将门封住,在外面涂上含沙量高的白土,防止开裂和透气。这时,负责挑柴的工人已把柴火准备好,分放在龙窑两边——最早是松枝,后来用宜兴生产的竹枝做原料。“1,2,3!”大师傅一声令下,点火正式开始。“点火是烧炭,不能一下子烧得很旺,而要慢慢加炭,分成5个步骤:从小火开始,小中火、中火、大中火,到最后是大火,一共要22到24个小时,温度达到1200摄氏度左右。”吴永兵告诉记者,前墅龙窑有41对鳞眼洞,这是用来添加柴火及观察火候的地方。4名窑工两人一边,互相配合,从龙头到龙尾,一节一节往上烧。当观察到窑里的温度是1200摄氏度时,这一节就烧好了,窑工们用长得像龟背壳一样的陶土塞子将鳞眼洞堵上,并用草木灰封好,继续往上挪。

等到龙窑冷却48小时左右,就可以开窑了。窑工们将5个窑门重新打开,弓着腰钻进去,把匣钵及其中的陶艺产品一个个取出来。这是全村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是检验大师傅水平的时候。

“通过精准掌握火候、改善匣钵材质,烧制成功率从以前的七成左右上升到了现在的八九成。”吴永兵说,随着时代发展,陶艺产品类型、用时、材质等也在逐渐改变,大师傅的风光也许不再,但守护龙窑烧制这项技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03日 15 版)

相关文章

  • 吃出虫子?知名品牌回应!很多小孩爱吃→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其咬开“费列罗”巧克力后发现“白色肉乎圆圈”状不明物,怀疑是虫子。对此,4月29日,“费列罗”品牌方面回应记者称,“公司对库存产品、原料、仓库以及生产环节进行排查,未发现霉变生虫等质量隐患。相关情况高度疑似是可可脂结晶析出造成的物理性状变化。公司仍在积极联系涉事消费者。”网友称在

    2025-05-01 11:59:00
  • 一块布,能做出多少新花样?(产经观察·细看产品七十二变③)

    本报记者 邱超奕由浙江科考拉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抓绒面料制成的服装。 陈利群摄超纤仿麂皮包覆的汽车座椅。 李小强摄浙江精工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 洪璐楠摄核心阅读浙江绍兴柯桥区,历史悠久的纺织之乡,这里有纺织全产业链,有全国约四成的印染产能,有亚洲最大的纺织品专业市场,全球近1

    2025-04-30 06:34:00
  •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企业样本篇丨如何让世界爱上中国丝绸?——万事利的坚守与突破

    新华社杭州4月27日电 题:如何让世界爱上中国丝绸?——万事利的坚守与突破新华社记者 商意盈 张璇丝绸,从千年驼铃的环佩叮当中走来,从唐诗宋词的古雅风韵中走来,充满古老东方的华美与神秘。让世界爱上中国丝绸,对于杭州丝绸企业万事利来说,是初衷,也是不懈追求。北京奥运会“青花瓷”颁奖礼服、G20杭州峰会

    2025-04-28 07:42:00
  • 半岛叨叨|这是很难的事吗?“苹果闹钟调休日不响”引吐槽!客服回应→

    4月27日,“苹果闹钟遇上调休”相关话题登上热搜。不少网友吐槽“今天的调休在苹果那儿是不算工作日的,这么多闹钟它愣是没响一个。”“都2025年了,iOS闹钟还不能匹配法定节假日运行?这是很难的事吗?”“当苹果闹钟遇上调休估计会有很多人迟到吧!”据了解,由于iPhone的闹钟无法识别法定节假日,系统不

    2025-04-27 14:57:00
  • 注意!这些“爆款面膜”竟然霉菌重金属超标!

    网络上一些号称“天然成分”“手工自制”的化妆品受到很多人的青睐,有些甚至宣称是“宫廷秘方”。这些所谓“成分安全”的化妆品真的安全吗?前不久,北京市昌平区法院判处了一起制售伪劣化妆品的案件,其中被查获的大量“三无”化妆品不仅重金属含量超标,而且生产环境的卫生状况也不容乐观。爆款面膜产自家庭作坊据了解,

    2025-04-26 18: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