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平桥区城阳城址管委会举行“文明探源我来说”宣讲活动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6 11:34:00
7月15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梁法伟带领省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文明实践宣讲团莅临信阳市平桥区城阳城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展以《“文明探源我来说”-夏文化考古学探索》为主题的宣讲活动。机关全体职工、各村(社区)第一书记、文物保护爱好者等60余人参加活动。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梁法伟教授作《“文明探源我来说”——夏文化考古学探索》主旨宣讲。一是立足实证,阐释夏文化。以近年重要考古发现为核心案例,结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及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夏代文明的历史图景。二是理论结合,贯通中西精华。创造性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相贯通,生动展现了河南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辉煌成就,深刻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三是落脚本土,链接楚文化遗珍。讲座由宏大的夏文化探源延伸至城阳城址这一楚文化重要载体的历史渊源与独特价值,强调其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为遗址公园建设与文物保护提供了深厚的学理支撑和实践参照。紧密结合城阳城址保护实际,梁法伟教授发出倡议:号召管委会全体干部职工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理念,形成珍视、守护文化遗产的自觉行动。鼓励参与者积极成为文化遗产的“代言人”和“传声筒”,深入挖掘、生动讲述城阳城址承载的楚文化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本次宣讲活动成功搭建了学术研究、保护实践与公众普及的桥梁,有效提升了对以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早期文明及城阳城址价值的认知,激发了全体干部职工对于文物保护与文脉传承的热情,为城阳城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注入了新动力。
下一步,管委会将重点聚焦于遗产的深化研究与阐释,持续开展城阳城址文物活化利用,深化对其价值内涵的挖掘与阐释。运用创新手段加强文物宣传展示,显著提升公众参与度和体验感。科学推进遗址公园保护利用规划与实施,让文化遗产焕发时代生机。
相关文章
-
信阳市平桥区城阳城址管委会举行“文明探源我来说”宣讲活动
7月15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梁法伟带领省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文明实践宣讲团莅临信阳市平桥区城阳城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展以《“文明探源我来说”-夏文化考古学探索》为主题的宣讲活动。机关全体职工、各村(社区)第一书记、文物保护爱好者等60余人参加活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梁法伟教授作《“文
2025-07-16 11:34:00 -
延寿 守护革命遗址 传承红色基因
本报讯(阚金玲 张月姣 记者王志强)日前,延寿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小组深入到抗联三军被服厂遗址开展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数据采集工作,对该遗址进行修复、维护,守护红色根脉,践行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加固界桩和围栏。张月姣 本报记者 王志强摄据了解,抗联三军被服厂遗址是东北抗日联军在延寿地区的重要后
2025-07-08 14:00:00 -
2025“爱中华 爱家乡”中国农民诗会征集通知
编辑 | 梅青云责编 | 赵宁宁主编 | 杨公元监审 | 杨 巍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5-07-04 11:09:00 -
文创“潮”出新花样(追梦人)
本报记者 游 仪成都博物馆深处,重约8.5吨的石犀是镇馆之宝。馆内文创区,“镇水神兽希希”石犀盲盒则成了“销冠”。设计以石犀为原型,赋予犀牛不同元素,极具成都风味。随意拆开一个盲盒,也许会开出青花瓷纹样的盖碗牛,还可能出现加麻加辣的火锅牛,甚至会有成都市花元素的芙蓉牛。这套颇受游客喜爱的成都博物馆“
2025-06-22 05:34:00 -
嘉陵幼儿园现“特殊访客” 野生动物保护课堂生动开讲
6月20日7时30分许,汉中市略阳县嘉陵幼儿园内出现惊喜一幕。当日清晨,老师与幼儿入园时,发现一只毛茸茸的小动物在教室角落玩具架下窜动。后经林业局工作人员鉴定,该动物为中华鼯鼠。发现情况后,班主任李老师迅速组织幼儿撤离至科学发现室。巧合的是,由县林业、公安、农业、市场监管部门组成的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
2025-06-20 1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