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员不用办健康证,是双赢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3 07:04:00
来论
去年年底,四川卫生健康委与市场监管局联合发布新规,明确外卖骑手及预包装食品销售从业者无须办理传统健康证即可上岗。这一消息引发了争议。赞同者,特别是外卖小哥认为,这是减负之举。消费者则多持反对态度,觉得安全最重要。
消费者希望更安全是可以理解的,但其实,即便骑手办理了健康证,也未必能缓解消费者的焦虑情绪。
健康证按照就业领域,分为食品健康证和非食品健康证两类。其中,食品健康证涉及的疾病类型有痢疾、伤寒、肝炎、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霍乱等。人们谈之色变的乙肝、HIV都不包括在里面。这是合理的,因为携带乙肝、HIV病毒并不会通过一般性食物接触传染。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官微文章指出:外卖骑手并不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目前,随着“食安封签”的普及,骑手直接接触食品的可能性已经大幅降低。一次性卡扣、保鲜膜、腰封、订书钉、透明胶带等食安封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只能一次性使用,这就杜绝了外卖骑手直接接触到食物。
消费者可能仍然觉得不放心,5月28日,“您的骑手正在攻击您早饭”话题冲上了热搜。很多人怀疑自己的外卖即便密封了,也被“动了手脚”,也就是骑手打开封签、整理撒漏的餐饮后,重新装订密封。要避免外卖被“动手脚”,当然可以进一步增强包装,比如更坚固的包装,甚至全程摄像头。但安全问题总是无法穷尽的,骑手可能会动手脚,餐馆老板也可能使坏,再往前推,食材也可能有问题。这些焦虑无法穷尽,就像茅台,价格那么高,可以承担的安全成本也更高,但同样无法穷尽,茅台也有被“动手脚”的案例。对这类小概率事件,只有依靠法律进行威慑,而在一般情况下,封签足以保障安全。
消费者对安全的需求非常高,是因为他们并不直接感知到成本,但成本是客观存在的。
办理健康证需要两三百元,不算高,但再加上隐性成本就不一样了。体检要专门花时间去预约、排队、挂号、检查,过几天去拿结果,再去相关机构,前前后后一天时间总是要的,相当于损失一天收入。而且,健康证会导致一个更高的入职门槛。入职门槛高了,工资水平上也会相应增加。这些成本算下来,一年增加500-1000元是可能的,一年跑300天,每天就增加2-3元钱。这些成本最终还是由消费者承担。此外,还有社会成本。更高的入职门槛、更少的合格人群,外卖骑手这个岗位,作为社会安全网的作用就会下降。
其实,消费者的焦虑,一直是市场的动力,市场本身一直在逐步提升安全标准。就比如骑手要进行人脸识别,“确认送外卖的是谁”是保障安全的重要一环。
从人脸识别到“食安封签”,市场一直在寻找更好的办法。用健康证来保证安全的观点,是搞错了重点。性价比更高的办法,是贴好封签,做好密封包装。外卖骑手每一块钱都不好赚,少一些不必要的成本,也自然减少了为了一单收入动手脚的动机。从这个角度,这是消费者和骑手的双赢。
□刘远举
相关文章
-
【春城时评】不能陷入低质量内卷怪圈
上周末,外卖平台再起“战火”。“满18减18”“0元喝奶茶”等福利放不停,外卖平台的补贴竞赛有愈演愈烈之势;社交平台上,不少消费者薅完羊毛后晒出订单,分享“隐藏优惠券叠加”等省钱小妙招;有骑手“配送费翻了倍、单量又多”,日收入超千元,舍不得休息;商家遭遇爆单,直言忙不过来……外卖平台狂撒补贴,最直接
2025-07-14 09:41:00 -
职工读书活动聚焦劳动精神
本报讯(记者张嫱 通讯员李冉)近日,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总工会2025年“书香润城阳 职声颂经典”职工读书系列活动城阳街道专场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我与工会的故事”主题征文比赛颁奖仪式举行。来自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的44名比赛选手,37名主题征文比赛获奖作者及3个优秀组织奖单位
2025-07-13 07:42:00 -
大连女子免费体验艾灸,结果却住院19天,被诊断为...
一次看似优惠的免费艾灸体验,竟让乔女士付出惨痛代价。在旅顺口区云艾养生堂体验艾灸时,她的右脚踝被烫伤,医生诊断为深二度烫伤并感染,住院治疗19天,至今仍没有彻底康复。女子免费体验艾灸被烫伤乔女士是一名专职陪护人员,她的女儿在旅顺口区云艾养生堂学徒。店里有免费体验活动,乔女士女儿便通知了她。6月10日
2025-07-10 09:30:00 -
数智化转型不再卡壳!你的 AI Infra 需要更灵活
某医疗科技公司开展影像 AI 项目时,由于算力无法按需扩展,导致项目进度延误数月。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推动 AI 战略落地,这样的情况并非孤例。架构灵活:打破技术升级迭代的“重建陷阱”企业的 AI 应用场景复杂多变,技术更新迭代频繁。如果 AI 基础设施采用高度耦合的架构,软件平台与硬件、算法框架和数
2025-07-10 00:04:00 -
部分青年消费者大额借贷现象增多,中消协提示风险
有报告显示,在中国年轻人中,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已达到86.6%,实质负债人群约占整体年轻人的44.5%,仅13.4%的年轻人零负债文|《财经》研究员 程维妙 编辑|张颖馨当前,无处不在的贷款推广入口,以及快速审批放款、弹性分期还款等机制设计,让借钱变得触手可及,但也助长了部分青年群体的超前消费冲动
2025-07-06 05: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