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节特别报道(三) | 汤晓雨:二十五载白衣路,以仁心托举生命之光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5 17:35:00
在南阳市口腔医院,有这样一位医者:他身为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医师,身着白大衣二十五载,执刀于口腔颌面外科的方寸之间,用精准与温柔修复生命残缺;他24小时待命,在急诊灯下与死神赛跑;他踏遍山河,把微笑与希望送到贫困患儿身边。他就是汤晓雨,一位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为信仰,用一生践行医者初心的口腔医学专家。

手术台:在“瓷器”上雕刻生命希望
“颌面外科医生下刀,就像在瓷器上雕花——既要果敢,更要细腻。”老师的这句话,汤晓雨记了二十五年。作为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医师,他深知科室手术精度要求达毫米级,每一次执刀,都如履薄冰,既怀技术自信,更存对生命的敬畏。
他至今记得第一次主刀:为三个月大的唇裂患儿修复。孩子巴掌大的小脸因裂隙更显脆弱,握刀的手微微颤抖,他深知这一刀不仅是修复生理残缺,更是为一个家庭劈开希望。当缝合完毕,看到患儿平整的上唇,他真正懂得:医生的刀,能雕刻生命,更能改变人生轨迹。
为让患者少受痛苦,汤晓雨始终扎根技术创新:探索“隐性唇裂口内入路改良术式”,让术后疤痕更隐蔽;钻研“数字化正颌外科”,让手术更精准;开创幼儿颌骨骨折“保守治疗”路径,避免孩子承受手术创伤。同行问他“何必这么拼”,他总说:“看到患者因新技术少受罪,术后能正常说话、露出笑容,所有熬夜钻研都值了!”曾有家长告诉他“孩子第一次敢在合影里咧嘴笑了”,这份认可,比任何奖状都珍贵。
急诊室:24小时在线的“生命守夜人”
作为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医师,汤晓雨早已把“生物钟”交给了患者。他的手机永远24小时开机,从不敢静音——他知道,每一个深夜响起的电话,都可能是生命的呼救。
一个暴雨夜,120送来一位严重颌面部外伤的货车司机。方向盘的撞击让他血肉模糊,上呼吸道堵塞,嘴唇发紫,血氧骤降。“准备半仰卧位,紧急气管切开!”汤晓雨话音未落,已迅速投入抢救。手术灯映着窗外的雨痕,当气管套管成功插入,患者紧紧抓住他的手,指尖带着劫后余生的颤抖。那一夜,他带领团队复位颌骨、修复面部,直到天亮才走出手术室。司机哽咽着说“我以为再也见不到家人了”,那一刻,他更真切地体会到:医者肩上扛着的,是生命的天平。
还有一年大年三十,全家刚端起饺子,急诊电话骤响——一个孩子被爆竹炸伤面部。汤晓雨扔下筷子就往医院冲。手术室里,孩子颌骨断裂、血肉模糊,术后血氧突然下降,他当机立断判断为张力性气胸,立即实施引流。凌晨三点,当他走出手术室告知“孩子安全了”,孩子妈妈当场跪地磕头:“您是俺娃的再生父母啊!”窗外的鞭炮声,成了他听过最动人的新年祝福。

公益路:踏遍山河的“微笑使者”
“医者的责任不止治病,更要关爱人心。”这是汤晓雨始终坚守的信念。作为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医师,他不仅深耕临床提升诊疗水平,更主动牵头团队践行公益使命。2001年,他加入“微笑列车”项目;2009年,随“母亲微笑行动”走进广西山区。在一间简陋木屋里,他遇见八岁的唇腭裂男孩——孩子躲在奶奶身后,因容貌缺陷怕被嘲笑,从未上过学。那一刻他明白:公益手术带来的不只是生理修复,更是让孩子抬头做人的尊严。
二十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广西山路、贵州苗寨、云南雨林、新疆边陲,甚至两次登上西藏高原。第一次进藏,他就遭遇严重高原反应,头痛欲裂,但看到穿藏袍的孩子捧着哈达排队等待,所有不适都烟消云散。手术时,团队成员血氧饱和度仅83%,却没人放慢操作节奏,最终圆满完成手术。藏族小姑娘卓玛术后笑着说:“我像卓玛啦!”(藏语中“卓玛”代表美丽),孩子眼里的光,让他觉得比高原阳光更温暖。
在新疆,一对维族夫妻带着三个唇腭裂孩子来求助,妈妈抹着泪说“没钱治病,以为孩子一辈子就这样了”。术后,最大的孩子捧着热馕递到他面前:“医生,尝尝!以后我也要当医生!”那一刻,汤晓雨热泪盈眶——公益不是单向付出,更是在孩子心里种下希望的种子。至今,他带领团队已为24700多名贫困唇腭裂孩子送去“微笑”,有孩子考上大学后写信:“我现在是文艺委员,谢谢你让我能大声唱歌!”
守初心:白大衣下的滚烫赤子心
二十五载从医路,从普通医生到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医师,身份在成长,但汤晓雨的医者本分从未改变:患者家属塞的红包,他悄悄充进住院费;深夜的咨询微信,他从不拖延回复;同行笑他“傻”,说他成了患者的“24小时客服”,他却总说“这是医生该做的”。
支撑他走过八千多个日夜的,除了对医学的热爱,更有共产党员的信仰。“为人民服务”不是口号,是凌晨奔向医院的脚步,是手术台上纹丝不动的双手,是对贫困患者伸出的援手,是作为科室骨干带领团队精进技术、传递温暖的担当。从医三十年,医学生誓言里的每一句话,他不仅记在心里,更用行动践行。
“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清代医家费伯雄的这句话,是汤晓雨的座右铭。二十五载,手术台见证他青丝变白发,也见证无数生命重获新生。每当听到唇腭裂孩子第一次清晰喊“妈妈”,看到患者康复后绽放的笑容,他都庆幸自己选择了这条与生命同行的路。
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汤晓雨的故事,是无数医者的缩影——他们以“大医精诚”为镜,以“无私奉献”为灯,在无影灯下坚守,用双手托举生命,用仁心点亮希望。而这份“让生命重现光彩、让笑容重新绽放”的追求,也将永远照亮医者前行的路。(高艳红)
相关文章
-
医师节特别报道(三) | 汤晓雨:二十五载白衣路,以仁心托举生命之光
在南阳市口腔医院,有这样一位医者:他身为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医师,身着白大衣二十五载,执刀于口腔颌面外科的方寸之间,用精准与温柔修复生命残缺;他24小时待命,在急诊灯下与死神赛跑;他踏遍山河,把微笑与希望送到贫困患儿身边。他就是汤晓雨,一位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为信仰,用一生践行医者初心的口腔医学专家
2025-08-15 17:35:00 -
新华鲜报丨妙想照进现实!中国提出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人类大脑,科学研究的最大奥秘之一。脑机接口,人脑对外的“通信通道”,借此可用“意念”与外界交流互动。2月14日,2025年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大会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苏州站)活动现场展示的脑机接口智能装备。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昔日的科幻场景,如今呼之欲出。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
2025-08-09 16:51:00 -
穗多家医院加强排查与物资储备
7月26日,广州市黄埔区黄埔街道消杀站开展防蚊灭蚊行动。南方日报记者 钟志辉 梁文祥 通讯员 魏世嵘 摄7月25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发布13家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下称“两热”)定点收治医院信息表,覆盖全市11个区。南方日报记者走访发现,除定点医院外,广州多家医疗机构已启动防控演练,加强排查与物资准备
2025-07-27 08:09:00 -
警惕“客服兼职”诈骗陷阱!高中生打了20分钟电话 警察却上门了→
暑假期间,不少学生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兼职活动,既能充实假期生活,还能增长社会阅历、赚取零用钱,却不知有诈骗分子利用这一心理,以兼职的名义诱骗学生们帮助其开展诈骗活动。 近日,还在上初中的小郑希望找一些简单的社会实践充实假期生活。小郑在社交软件上搜索“兼职”“日结工资”等关键词,看到相关的群聊便申请
2025-07-25 14:53:00 -
@家长:告诉孩子 借儿童手表“看时间”的都是骗子
如今,许多孩子都配备了儿童电话手表,以便与家人保持联系。然而,近期有不法分子盯上了学生的儿童电话手表,他们以“借来看时间”或“打个紧急电话”为借口,一旦得手便进行欺诈。南宁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刑侦大队民警 陆泓宇:不法分子以手机没电、欠费或弄丢等为由,提出向孩子“借用”电话手表,趁机窃取其中的电话卡或者
2025-07-25 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