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区双湾镇陈家沟村土地“变形记”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5:15:00
在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陈家沟村,一座占地近200公顷的城乡融合数字化高效产业示范基地正悄然改变着传统农业的面貌。随着山东省土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金川区城投公司联合投资1.67亿元打造的智慧农业项目落地,昔日的“土棚大水漫灌”场景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物联网精准调控、滴灌节水增效的现代农业新图景。陈家沟村一队村民杨永红感慨道:“现在用上智慧系统,浇水不烂根、产量翻倍,技术真是让庄稼‘活’起来了!”

走进基地大棚,山东农业大学研发的“神农物联智慧农业系统”正实时监测着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通过自动滴灌、智能补光、精准施肥等功能,为作物生长提供“定制化”环境。项目引入的物联网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土棚“靠天吃饭”的困境,节水效率提升40%以上,作物产量较过去增长30%,病虫害发生率下降60%。杨永红表示:“以前浇水总担心烂根死苗,现在系统自动调节,手机还能远程查看,种地轻松又踏实。”
项目通过“小块并大块”的土地整治模式,将零散的58公顷耕地和82公顷荒地整合为五大块高标准农田,新增140公顷连片耕地全部用于粮食种植,预计年增产粮食超500吨。同时,33.33公顷设施农业用地配套建设智能温室和果蔬大棚,26.67公顷生态绿化带与田间道路形成绿色廊道,土地利用率从不足60%提升至95%以上。“过去荒地没人种,现在企业带着技术来,荒地变‘金地’!”杨永红说。

基地依托7万立方米灌溉塘坝、烽火台保护区等资源,构建“农业+文旅”融合生态链。游客可体验果蔬采摘、农耕研学、沙井文化探索等多元业态,园区年接待游客预计突破5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民宿等消费增长超200万元。正在建设的科普教育中心还将与金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动,打造“产学研游”一体化平台,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科技与文化的双重动能。
项目创新“企业+村集体+农户”联动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收益分红实现多方共赢。村集体年增收土地流转费16.8万元,园区运营后提供长期就业岗位50余个、季节性用工200余个,村民人均年增收预计达2.4万元。
随着项目主体工程完成70%,金川区正以陈家沟村为样板,探索“智慧农业+生态修复+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记者:张可乐 何瑞锦
相关文章
-
清远清城:既要“绿美”又要“富民”!源潭镇书写乡村绿化管护新篇章
近年来,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绿化工作的部署要求,将乡村绿化管护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创新管护模式,激发群众参与,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三定五必到”机制:全民护绿成风尚源潭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行“三定五
2025-05-01 16:25:00 -
长治市精准招商“拼”出发展新气象
暮春,长治。招商引资,热潮奔涌。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以来,长治市深入贯彻落实全省“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坚决扛牢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主抓手,拿出最坚定的决心、最坚决的行动、最精准的策略狠抓招商,方式向新、机制向优、服务向精、
2025-04-30 17:02:00 -
兴农富乡村 产业促振兴
茂名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成效,农林牧渔总产值实现连续5年超千亿元。王媛 摄岭南四月,春和景明。驱车行驶在包茂高速茂名段上,两旁荔枝林郁郁葱葱,枝头已经结出了青青幼果。再过半个月,茂名荔枝又将进入集中采摘期,为全球消费者带去清甜一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去一
2025-04-30 10:12:00 -
这里的秸秆地何以成为放牧场
原标题:这里的秸秆地何以成为放牧场良好的经营带动模式犹如“耦合剂”,能引导产业链上的小农户和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加强合作,找到最大公约数,实现协同发展、联动发展近期,随着天气回暖,位于甘肃、青海交界处的祁连山草原迎来一场盛大的“返乡潮”。这些年,每到10月,这一带的牧民就将牛羊赶到周边农区,租借收完作物
2025-04-30 08:11:00 -
“五一”游菜博,精彩别错过——菜博会一站式攻略送给您!
4月20日至5月30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在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举办。这个五一假期,带您穿越蔬菜的奇幻世界,一起来感受现代农业的震撼与魅力!购票指南本届菜博会采用线下+线上购票模式。1、线上可通过抖音、快手、携程、美团等APP搜索“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或“寿光菜博会”购票。
2025-04-29 17: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