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破除认知误区 2型炎症成为哮喘精准防治关键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10:01:00    

“每次发作时,感觉就像我是一条被捞出水的鱼,又像是被吸进外太空,空气稀薄,控制不了一点。”

这是哮喘患者在网络分享的自嘲留言,诙谐中透着无奈,也让更多人直观感受到,哮喘并非小毛病,而是一种随时可能打乱生活节奏的慢性疾病。

每年春季,全国各地树木植物陆续进入飞絮期,加之气候温差频繁变化,通常被视为哮喘急性发作的高发期。然而,尽管哮喘作为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影响巨大,但公众对哮喘的认知仍然存在不少误区。例如 “哮喘没什么大不了,只需要在发作时用救急药缓解就行。”这样的误解看似简单,却可能导致哮喘患者的长期健康管理受到忽视,甚至加重病情。

在第27个世界哮喘日来临之际,由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指导、上海日报社联合赛诺菲共同主办“稳控哮喘,自在不‘2’”科普活动,聚焦哮喘防治误区,强调2型炎症与哮喘控制之间的科学关联。为了进一步推动哮喘精准防治,活动现场发布了由哥本哈根未来研究所(Copenhagen Institute for Futures Studies)与全球百余位权威呼吸医学专家及政策学者合作开发的《全球重度哮喘指数》(Severe Asthma Index)。作为一种开创性的数字化工具,该指数针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金砖国家等43个国家,系统评估了各国卫生体系在管理重度哮喘方面的方法,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哮喘严重程度和控制的相关因素,旨在推动各国制定和实施更健全的与哮喘和重度哮喘相关的政策和策略,支持改善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并协助卫生系统利益相关者识别最佳实践。

《重度哮喘指数》发布,呼吁推动我国进入哮喘精准防治时代

我国高度重视哮喘防治工作,《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哮喘的防治列为重点防治的慢性呼吸疾病之一。随着行动的不断推进,中国在哮喘防控相关的政策推动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此次发布的《全球重度哮喘指数》显示,我国重度哮喘防治得分已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中国在“政策环境”、“基础医疗可及性与医疗服务覆盖范围”方面表现均优于平均水平,在“疾病负担”方面得分居于全球前列。

但在控烟、改善生物制剂等先进治疗手段的医保可及性,以及国际数据标准对接方面,中国仍有提升空间。尤其是在识别高风险亚群体、提升应急响应机制、完善数据系统,以及增强针对2型哮喘的诊疗能力方面,仍需进一步投入资源。同时,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依然对哮喘控制构成长期挑战,凸显了将健康指标纳入环境政策、推动精准减排与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自2003年,5次修订我国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作为指导性文件,大力推动了我国的哮喘防治工作。随着对哮喘的认识深入,2型炎症和哮喘发生发展表现出密切关联。此外,自2019年开始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便以2型炎症对哮喘发病进行分类,分为2型和非2型哮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旻教授表示,“因此,2型炎症的识别与干预,正成为未来哮喘(特别是重度哮喘)管理的关键突破口。”

2型炎症成导致哮喘难以稳定控制的主要原因

哮喘是常见的、危害较大的呼吸系统疾病。数据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总数达4570万,且患病率逐年上升。同时,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2型炎症被证明是导致哮喘难以稳定控制的主要原因。目前,中国55-70%的哮喘患者处于控制不佳状态,重度哮喘控制不佳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约90%重度哮喘患者为2型哮喘,即由2型炎症驱动。这一发现为哮喘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尤其是生物靶向药物的选择。

目前,气道的2型炎症水平可通过EOS(血和痰嗜酸性粒细胞)、FeNO(呼出气一氧化氮)及过敏原驱动等检测手段来进行识别。张旻教授表示:“哮喘存在高度异质性,2型哮喘患者更易受到环境刺激诱发症状,并常伴有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共病。针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个体化干预,已成为哮喘(特别是重度哮喘)治疗的重要方向,有助于稳定病情、减少发作次数并提升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破除认知误区,创新科普形式提升公众健康认知

5月6日,在上海静安嘉里中心展出的“喘口气体验站:2025世界哮喘日特别展”,吸引公众纷纷驻足。上海日报社副总编沈科表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很高兴能与赛诺菲携手,为公众搭建科学、权威且有温度的健康传播平台,我们希望通过多元内容呈现与沉浸式互动体验,进一步提升社会各界对哮喘这一慢性疾病的科学认知,破除误区和科学知识盲点,为健康中国添砖加瓦。”

活动现场,一段由张旻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朱慧护士长共同领衔的呼吸健康八段锦帮助大家在吐纳之间顺畅呼吸。除药物干预外,张旻教授鼓励公众和患者通过“科学运动+精准诊疗”的综合性手段,改善呼吸健康,助力控制哮喘,她指出:“即使症状缓解,也不代表炎症消除。盲目停药或减药常导致反复发作。一些温和、节奏适中的运动,配合呼吸调节,有助于增强肺功能和改善情绪,非常适合慢性呼吸疾病人群。”

赛诺菲特药中国区总经理纪娴表示,“近年来,以2型炎症为代表的免疫炎症性疾病呈高发态势。深耕中国市场四十余年,赛诺菲始终以患者为中心,致力于追寻科学奇迹,变革治疗实践,加速引进变革性疗法,携手各界以多元创新的方式,推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精准化、规范化诊疗,通过健康教育提升公众疾病认知,为中国患者焕发生命光彩而不懈努力。”

编辑: 钱俣颢

责编: 董一华

相关文章

  •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论文男性患者样本超六成?福建省人民医院回应

    近日,一篇由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省人民医院)两位妇科医生发表的论文,因患者数据男女比例引发网络热议。 该论文名为《腹腔镜联合GnRH-a对不孕伴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疗效》,并收集了在该院的100例患者样本。在样本病例中,男性患者达64例,引发网友热议。该论文于2018年发布在由国家卫

    2025-05-07 17:58:00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量质齐升

    据经济日报日前,《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4年)》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数据生产量达41.06泽字节(ZB),同比增长25%,高质量数据集量质齐升。算力总规模达到280 EFLOPS,累计建成5G基站425.1

    2025-05-07 11:02:00
  • 破除认知误区 2型炎症成为哮喘精准防治关键

    “每次发作时,感觉就像我是一条被捞出水的鱼,又像是被吸进外太空,空气稀薄,控制不了一点。”这是哮喘患者在网络分享的自嘲留言,诙谐中透着无奈,也让更多人直观感受到,哮喘并非小毛病,而是一种随时可能打乱生活节奏的慢性疾病。每年春季,全国各地树木植物陆续进入飞絮期,加之气候温差频繁变化,通常被视为哮喘急性

    2025-05-07 10:01:00
  • 歌手苟伟去世,本挂号要去医院检查,之前因呼吸问题准备手术

    5月7日,一个悲伤的消息传来:曾写下《北斗星的爱》《I LOVE THIS CITY》等歌曲的成都著名音乐人、歌手苟伟因意外在成都去世,年仅44岁。而一个多月后的6月21日,就是他45岁生日。苟伟(资料图片) 图据视觉中国苟伟一位好友回忆,苟伟是5月6日下午被发现逝于家中。此前,他被检查出呼吸系统有

    2025-05-07 09:18:00
  • 四川“南进” 在印尼老挝加速打开合作新窗口

    “你根本想象不到,一个只邀请了100家企业代表的活动,最后来了200多家企业代表,现场有好热闹。”5月4日,正为次日赴印尼总统大学演讲做准备的印尼然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袁飞,聊起10多天前的那场活动仍然兴奋不已。4月23日,中国(四川)—印度尼西亚经贸文旅推介交流会在雅加达举行。交流、签约、深化

    2025-05-06 11: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