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棵来自大唐的古樟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1 12:16:00    

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人活百年已不易,遑论千年?而一棵树,若得天地眷顾,却能静观千载风云,乃至万年沧桑。在时光的洪流中,它像是一块不沉的陆地,承载着岁月的密码。

近日,我随几位友人,踏上了探访一棵古樟的旅程。它扎根于我外婆的故园——象山县东陈乡樟岙村。慈祥的外婆已作古多年,而这棵古樟,却依旧苍翠葳蕤,亭亭如盖。据林业专家考证,它已历经一千二百余载春秋,是象山当之无愧的“树中耆老”。

沿着潺潺流淌的村河行至村心,远远便望见村公园里那棵虬枝盘结、周身披挂红绸的古樟,如一位沉默的巨人,屹立于时光之中。

行至树下,同伴们惊叹着绕树丈量,其胸围6米有余。粗糙皲裂的树干上,赫然洞开一个颇深的树洞,足以容人匿身其中。

童年时,这树洞便是我和村中伙伴嬉戏的秘境,钻进钻出,乐此不疲。外婆曾笑言,母亲幼时,亦曾在此洞中留下同样稚嫩的身影与欢笑。

此刻,怀着未泯的童心,我再次将头探入那幽暗的洞中,屏息凝神,试图聆听它深沉的心跳。

微光里,古樟的筋脉如龙蛇盘踞,裸露在空气中,饱经风霜雨雪的雕琢,遒劲异常。刹那间,一股沛然莫御的力量仿佛沿着指尖蔓延至四肢百骸,那是何等坚韧的生命意志?竟与那大漠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魂魄,遥相呼应。

樟岙村西,五狮山巍然矗立。相传古早年间,山麓樟木成林,村落因此得名“樟岙”。后因沿海渔船建造所需,樟木遭大量砍伐,至20世纪50年代,村中仅存三棵古樟。眼前这棵最为魁伟,另两株则稍显纤细。

至20世纪60年代末,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为求增收,将另两棵古樟售予了舟山造船厂。彼时,生态意识尚如沉睡的种子,人们还不懂得珍视这些沉淀着厚重光阴的古木。

母亲曾向我追忆,伐树那日,古樟周遭人头攒动,一扫往日的沉寂。十几岁的母亲,循着那沁人心脾的樟木幽香,与村中伙伴奔向伐木场。孩童天真的雀跃,与那弥漫在空气中的古老而清冽的芬芳,袅袅升腾,飘散于无形。

听闻眼前这棵古樟,当年亦险遭斧钺之厄,幸而其腹中空阔,不堪为造船良材,才被“遗弃”。自此,这劫后余生的老者,便在这片土地上,独自守望着流逝的岁月。

古樟旁,静立着一座古庙,其来历亦颇富传奇。相传宋末抗倭将领鲍栋,兵败后隐居五狮山脚,子孙繁衍,渐成村落。鲍栋辞世,后人为彰其功绩,于村南山上建起一座“朝乾庙”。

三百年前一个风雨如晦的夜晚,狂风骤起,竟将庙宇席卷一空。翌日清晨,村民惊异地发现,一根来自朝乾庙的栋梁,赫然横亘于古樟的枝丫之上,树根周围,散落着无数庙宇的瓦砾。

村民笃信,此乃先人显灵,昭示此处乃风水宝地。于是,众人合力在古樟旁重建新庙,名之“神庆(请)庙”,意为神灵请来的庙宇。

古樟,从此便有了这风雨相伴的知交。一树一庙,相依相守,成了乡愁的锚点。

1956年“八一”台风那日,约莫下午4时光景,村里组织壮丁欲往南堡塘抗台。队伍行至古樟近旁,骤然狂风大作,只听“哗啦”一声裂响,一根粗壮的枝丫轰然折断,恰恰阻断了去路。众人心头一凛:莫非古树示警,此行凶险?遂决定暂避观察。

果不其然,是日傍晚,海啸裹挟着滔天巨浪,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塘,吞噬了无数村庄与田野。那汹涌的洪水一路奔袭至樟岙村口,却在古樟威严的身影前,奇迹般地戛然而止!

劫后余生的村民无不感念:“若非昨日古樟显灵,以巨枝阻拦,我等早已葬身鱼腹!”

自此,这棵古树,在村民心中便升华为庇佑一方的“神树”。凡遇疑难杂症,便来树下焚香叩首,系上祈愿的红绸;谁家孩童体弱多病,便认古樟为干亲,虔诚地挂上红布,祈求佑护;起屋奠基、远行求财、儿女高考、新婚祈子……人们总爱悄然来到树下,默默许下心愿,再系上一缕殷红。

今日,我看见那苍翠的枝叶间,又新添了无数飘动的红绸,在风中低语。红绸飘动处,是人心与天地最虔诚的对话。这些看似朴拙甚至“迷信”的举动,其深处,何尝不是先民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生命和谐最本真的祈愿?

童年寒暑假期,我总爱到外婆家小住。外婆常牵着我的手,到这古樟浓荫下,与村童嬉戏。

待我长至十四五岁,外公外婆相继离世。此后,每年清明祭扫,我必来探望这棵老树。我固执地相信,古树有灵。它认得我那慈祥的外公外婆,认得我母亲温婉的笑容,也认得我,以及全村每一张熟悉的面孔。

它深知我们对它的眷恋与呵护。于是,它以这千年之躯,默默汲取着日精月华,用如云如盖的浓荫,为人们洒下宁静的清凉与祥和的绿意,怀着近乎感恩的赤诚,守护着这一方水土的安宁。

它用年轮,收藏着人间的悲欢,也以绿荫,抚慰着游子的心魂。每一次与它静默相对,心底总有一股温热的暖流,悄然涌动,那是血脉深处对故土的眷恋,亦是跨越时光与古树的无声对话。

追溯这棵古樟的年轮,它应萌生于公元800年前后。那正是大唐王朝的中叶,一个气象万千的盛世。

彼时,诗人沈亚之便曾咏叹:“樟之盖兮麓下,云垂幄兮为帷”,极言樟树冠盖如云、雄姿伟岸。由此可窥,樟树在华夏大地的繁盛,古已有之。

遥想当年的樟岙,人迹稀疏,沃野丰饶,水草丰美,遍野皆是葱茏的樟木。它们枝丫相触,根脉相连,在静默中展开着生存的角力。

在浩瀚无垠的历史长河里,林木亦遵循着严酷的法则——优胜劣汰,大浪淘沙。曾经与这棵古樟并肩生长的伙伴,有的未及成年便黯然夭折;有的正值盛年,却化作一缕馨香消逝;更有无数正当壮硕者,在刀斧之下粉身碎骨……

时间的巨斧在樟林间无情挥舞,多少生命未能幸免?唯有它,历经了千年的风刀霜剑、王朝兴替、战火烽烟、斧锯加身,竟奇迹般地屹立至今,将大唐的一抹新绿,顽强地延续到了21世纪的阳光之下。它不是在活着,它是在见证。

一千二百年啊,四十三万八千多个日夜轮回!这棵古樟,穿越了幽深漫长的时光隧道,步履蹒跚却又无比坚韧地走到我们面前。

它默默注视着我的外婆走向衰老,目送我的母亲青丝染霜,而今,又将凝视着我,渐渐步入岁月的黄昏;与此同时,它也欣喜地看着村庄旧貌换新颜,看着村道日益宽阔,看着村民的日子如蜜糖般越来越甜……面对这沧海桑田、人间烟火,它的年轮深处,该是怎样一种百感交集的沉默?

这棵来自煌煌大唐的古樟,它本身就是一部活着的、无字的自然与人文史册。在它一圈圈紧密镌刻的年轮里,深藏着大地的隆升沉降、历史的波谲云诡、战马的嘶鸣与金戈的碰撞、以及人间世代不息的悲欢离合。

它的每一寸皲裂的树皮,每一个盘踞的树瘤,每一根遒劲的枝条,每一片沐浴过千年风雨的绿叶,还有那深邃如时光之眼的树洞……无不写满了故事,等待着后人,怀着虔诚与温情,去细细品读,去触摸那跨越千年的脉搏。年轮如书,风过为诵。

作者简介

毛亚莉,宁波江北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从事记者、文秘工作,业余时爱写写、画画。有数百篇文学作品见诸报刊,出版个人散文集二部。

编辑 张颖

#宁波头条##宁波##宁波身边事#

相关文章

  • 一棵来自大唐的古樟

    图片均由作者提供。人活百年已不易,遑论千年?而一棵树,若得天地眷顾,却能静观千载风云,乃至万年沧桑。在时光的洪流中,它像是一块不沉的陆地,承载着岁月的密码。近日,我随几位友人,踏上了探访一棵古樟的旅程。它扎根于我外婆的故园——象山县东陈乡樟岙村。慈祥的外婆已作古多年,而这棵古樟,却依旧苍翠葳蕤,亭亭

    2025-08-11 12:16:00
  • 正午·12点 | 2025年沈阳市中小学学区划分方案和咨询电话公布

    查看详情>>正午·12点 | 2025年沈阳市中小学学区划分方案和咨询电话公布_新闻中心_沈阳网神二十乘组签收“快递” 开展新工作近期,由陈冬、陈中瑞、王杰三名航天员组成的神二十乘组在轨迎来了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新一批“太空快递”签收之后,三名航天员开展了哪些工作?在哪些新的实验试验领域有所进展?一起

    2025-07-28 12:12:00
  • 河北易县:扩面转移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易县:扩面转移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纵览客户端讯(河北日报记者寇国莹、徐华 见习记者李靖恬)“幸亏转移得早,昨天雨一停,我们就回家清理院子了。”7月26日下午,易县易州镇西庄村村民张文霞望着整洁的小院松了口气。她说,24日22时许,村外的排水渠溢水,湍急的水流倒灌进院子,村干部赶紧将他们以及周边的8名

    2025-07-27 07:51:00
  • 长子农商银行开展“整村授信”工作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今年以来,长子农商银行以“整村授信”为抓手,通过强化政银合作,积极组织各网点深入乡村、社区开展授信,通过摸清底数、梳理名单,着力做好宣传、建档、评级、授信,推进“信息采集、无感授信、有感反馈、便捷用信”,将支农支小金融服务做实做细,持续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资金活力。

    2025-07-23 17:58:00
  • 平和国强:小积分撬动大文明!岩坑村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7月9日讯(通讯员 吴仕龙 林锦涛 叶清源)近日,平和县国强乡岩坑村第二季度以“小积分换大文明”为主题的农村人居环境积分兑换活动火热开展。活动当日,由村干部与村民代表共同组成的评选小组,严格遵循积分制执行标准,秉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对各户庭院卫生、垃圾分类、房前屋后杂物堆放

    2025-07-09 19: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