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驻青高校科创平台:与城市“同频共振”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06:54:00    

引育人才、产出成果、推动转化、赋能产业,更好实现校地融合发展——

驻青高校科创平台:与城市“同频共振”

青岛与高校协同打造科创平台

●在基础研究领域——

全国重点实验室16家,其中高校牵头及参与8家

省重点实验室85家,其中高校牵头63家

市重点实验室297家,其中高校牵头115家

●在技术创新领域——

省级技术创新中心34家,其中高校牵头6家

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156家,其中高校牵头近百家

高校科创平台与城市“同频共振”

●从基础研究到技术突破,青岛用好各类科创平台的力量,让高校切实融入城市产业发展

●青岛正系统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高校科研平台作为科技创新“主力”之一,将得到更大发挥空间

在今年春耕中,农业机械成为绝对的“明星”。广袤的田野上,青岛农业大学研发的马铃薯播种机“大展身手”;而面对即将到来的花生播种季,该校研发的花生播种机也已经“蓄势待发”。

在青岛农业大学占地3000平方米的现代农机装备展厅内,这样的设备有70多种,都是该校机电工程学院现代农机装备研发团队自主研发的产品。多年来,该团队在相关领域获批了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通过汇聚创新资源,服务于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而高校就站在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点”上。作为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主体和战略科技力量的关键组成,高校承担着引育优质人才、推进基础研究、产出前沿成果、带动产业发展等关键使命。

而这些职能的发挥,离不开科创平台这个关键抓手。近年来,青岛与高校协同,加码打造各类科创平台。根据青岛市科技局统计,在基础研究领域,青岛共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6家,其中高校牵头及参与8家;省重点实验室85家,其中高校牵头63家;市重点实验室297家,其中高校牵头115家。在技术创新领域,青岛有省级技术创新中心34家,其中高校牵头6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156家,其中高校牵头近百家。

耦合多类创新资源,这些科创平台为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锻造了“强引擎”和“加速器”,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勃发。

从优势学科“出发”

高校牵头建设各类科创平台,“根基”在于高校的学科优势。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驻青高校的各类科创平台覆盖了油气开发、纺织、航空航天、煤矿、农机装备、特种食品等领域。既有青岛传统产业优势,也有青岛未来产业布局,系统展示了驻青高校打造平台、引育人才、产出成果、赋能产业的相关成效。

在山东科技大学,露天煤矿灾害防治与生态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该校在实用矿山压力理论、矿山灾害智能监测与预防控制等方面的传统优势,融合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学科优势,为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领域解决了系列技术难题。

在岩土工程与防灾减灾方面,青岛理工大学有30多年的传统优势。依托于此,该校打造了岩土与轨道交通综合实验中心,一体化推进“大平台—大项目—大人才—大成果”四位一体模式,是目前国内最完整、功能最强大的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试验模拟系统之一。现在,这个平台已经为高铁、重载道路、城市地下交通、轻轨等交通生命线工程提供了保障。

创新是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而高校是创新人才的培育摇篮。高校牵头建设科创平台,天然具有汇聚人才的优势。在青岛农业大学青岛特种食品研究院,已有包括院士在内的40余名高层次人才被柔性引进,研究院据此建立了20个科研团队。在人才的推动下,该研究院与国内20家高校院所、50余家企业成立特种食品创新创业共同体,围绕深海远航、应急、防疫等特殊应用场景下的特需食品领域,攻克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了30个品类200余种核心产品。

无独有偶。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已形成了以两院院士为引领、以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为学术带头人、以青年学者为主体的研究团队,持续产出优质成果。去年,该实验室建成的深层油气领域分析测试平台通过了CMA认证,已经具备国际领先水平。

和特色产业“链接”

突出高校学科优势、结合城市产业需求,是青岛梯次培育各类创新平台的逻辑。从基础研究到技术突破,青岛用好各类科创平台的力量,让高校切实融入城市产业发展。

近几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腾飞,低空经济、航天信息、卫星互联网等产业备受关注。在青岛的“10+1”创新型产业体系规划中,上述领域都是发力重点。在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省空间碎片监测与低轨卫星组网重点实验室已经为相关产业的发展筑牢了底座。

以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终身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赵正旭为学术带头人,该实验室致力于航天测控可视化等方向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细数一下,近几年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天舟”系列飞船,探月工程“嫦娥”系列探测任务,深空探测工程“天问一号”等50余次航天任务中,都有该实验室提供的技术护航。这些技术为载人航天、深空探测、航天器在轨安全、星座组网及海上发射与回收等提供了重大支撑,也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与“走在前沿”的航空航天不同,纺织是青岛的传统优势产业。在这个领域,青岛大学生态纺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正持续发力,让“老本行”焕发“新生机”。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该中心在纺织绿色生产技术、功能生态纺织品开发、纺织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例如,搭建了世界首创织物喷墨印花过程墨滴形态及墨滴与织物相互作用观测研究平台,整体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成果落地在纺织领域头部企业进行了推广应用,近三年新增销售收入近20亿元。让传统产业借“科技东风”实现升级,这类科创平台为新质生产力的壮大厚植了沃土。

无论是房屋、桥梁的建设,还是地下管线和能源管路的铺设,抑或是地铁与特种结构的建造,都需要进行地震模拟实验,以确保建筑抗震、安全。在这个领域,青岛理工大学的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综合实验中心就派上了用场。依托总投资5000余万元的系列设备,该中心打造了地震模拟振动台等国内一流的实验平台。该中心还结合青岛的海洋特色,开展了锈蚀海洋平台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近海风电桩基工程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等,确保了海上作业的安全。

与城市发展“牵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当仁不让,青岛农业大学在农机设备、食品加工方面独树一帜,山东科技大学在煤矿开采、安全工程方面深耕多年,青岛理工大学在城市空间利用方面经验丰富……城市孕育大学、大学滋养城市,某种程度上说,驻青高校的科创平台,就是连接高校科研和地方经济的桥梁。立足优势学科、汇聚科创资源、产出优质成果,高校科创平台为青岛产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就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支撑作用:作为基础研究的主要力量,高校可以为原始创新提供源头动力;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是推动一体化科学教育创新生态的“中枢神经”。进一步放大高校在科创引领中的作用,就要通过科创平台汇聚创新资源、产出前沿成果、链接产业发展。

年初的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已经明确,青岛系统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其中,高校、科创平台等关键词被反复强调。例如,要建立跟踪对接机制,抓好高校院所机构和省级以上科创平台跟踪对接,梳理、收集优质成果,助力其加速转化落地。再如,要在科技创新策源上持续发力,高标准建设16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争取新获批15家以上省重点实验室、重组市重点实验室60家以上。高校作为关键主体,势必在青岛完善三级实验室体系的进程中发挥主要力量。

事实上,在青岛相关文件中,高校、企业都是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主要依托单位。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单独申报,系列政策明确高校与企业联合申报是建设重点实验室的主要方式。此举旨在鼓励以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科创平台,聚焦产业发展、明确研究方向,面向学科前沿和重大科技问题、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贡献产学研协同的推动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相关文章

  • 城市管理“五一”不打烊 坚守岗位护航假期和谐有序

    大象新闻记者 夏萍“五一”劳动节假期来临,为保障市民游客度过一个安全、整洁、舒适的节日,郑州高新区城市管理部提前部署、全员在岗,以“服务不停歇、管理不松懈”为宗旨,全面加强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市政设施等领域的保障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劳动最光荣”的奉献精神。交通治理“不停步”,畅通城市道路假期期间,

    2025-05-01 15:35:00
  • 青岛今天晴间多云 市区最高气温22℃最低气温14℃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1日讯 观海新闻自@青岛气象获悉,青岛市气象台1日06时发布:【青岛市区】今天白天,晴间多云,北风4到5级阵风6级转3到4级,今天夜间,晴转多云,北风转南风3到4级,今天最高气温22℃,最低气温14℃,相对湿度20%-80%。2日白天到夜间: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南风转北风3

    2025-05-01 08:15:00
  • “宅”在北宅 “宿”说美好! “民宿+”融合多种业态引来众多游客

    晨闻清脆鸟鸣,夜览星河入梦,推窗即是四季流转的自然画卷。绿水青山环抱的石砌别墅,白墙黛瓦的温馨院落,既是山野间的诗意栖居,也是放松身心、体验悠然慢生活的心灵驿站。从“流量”到“留量”,崂山区北宅街道的民宿以优质服务叠加特色体验,为海内外游客的崂山之旅增添多彩注脚。青岛七水杉居静心疗愈民宿。受访者供图

    2025-04-30 10:48:00
  • 多地上演“一日两季”,大数据揭秘哪里气温“最任性”

    最近,我国多地进入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开启“季节随机模式”,不少小伙伴吐槽“穿短袖早上太冷,披外套中午太热”,穿衣节奏完全被打乱。未来几天,这种“一日两季”的天气还将持续。为何最近天气如此“任性”?昼夜温差最大的地方在哪里?乱穿衣模式还将持续多久?“早穿棉袄午穿纱”将持续 这些地方昼夜温差超2

    2025-04-30 07:24:00
  • 诚邀广大跑友共赏长春之美,共赴书博盛会!

    来源:【中国吉林网】2025长春马拉松比赛将于5月25日激情开跑。作为该项赛事的重要预热活动,2025长马季·发现长春之美·城市定向赛目前报名工作已全面启动,比赛将于5月18日活力开跑。4月28日,赛事组委会负责人刘世昌做客中国吉林网,与广大网友畅聊赛事亮点。作为长春马拉松唯一官方授权的预热赛,该项

    2025-04-29 21: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