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档案中的家与国 南京市民在这里“遇见”祖辈面容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0 08:55:00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南京市的张宁轩老人,出生于1948年,在那个战乱动荡的年代,许多人的照片都没能妥善保存下来。而南京市档案馆收藏的,创建于1946—1948年的南京户籍档案卡,意外地提供了一次与祖辈“重遇”的机会。

南京市民 杨思娴:太爷爷的照片以前都没有见过,家里面也没有保存下来,因为他去世比较早,我自己没有概念。但是看到鲜活的照片,心里面感触也是挺深的,眼泪都下来了。

80年前的登记照片,太爷爷眼神清亮,一袭长衫、一副圆框眼镜,看不出富有,但干净、体面。工整的毛笔字写着,他是一位“电灯匠”。尽管从未谋面,但杨女士透过档案看到,他们拥有着相似的鼻子和轮廓,也能真切体会到血脉相连。

最近两周,随着电影《南京照相馆》的上映,不少像杨女士这样的南京市民,也来到南京市档案馆查询祖辈档案。她们都非常迫切地想多了解一些,从那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中幸存祖辈的消息。

南京市档案馆档案信息化处二级调研员 金善:有一个老同志是子女带着来的,查到了他父亲的一张民国户籍卡,当时很激动,突然给我们下跪了。老人说从来不知道父亲的照片是什么样子的,包括他父亲的墓碑上至今没有照片。

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户籍卡是2006年,南京市公安局在浦口区的一个仓库中发现的。由于常年无人问津,部分卡片已经虫蛀或者霉烂。移交给南京市档案馆后,工作人员进行了4到5年的大规模修复,最终形成电子档案,面向公众开放。

目前,户籍卡共有154万张,查询需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被查人要确定在1946—1948年居住在南京城区;其次,申请者要尽可能地提供包括姓名、出生日期、住址、职业等在内的信息,便于他们筛选、对比。

南京市档案馆宣传教育处处长 王伟:当时的照片,有的我们发现有剪过的痕迹,就是从自己的家庭合照剪下来了,有的是自己到照相馆拍摄的。

南京市档案馆接收保管处四级调研员 张红漫:当时的填表人如果没有照片,需用指纹作为他们的代表,而指纹中的斗用画圈表示,簸用三角表示。

南京市民 杨思娴:通过这个档案,可以看到家里的一些具体的住址,我看《南京照相馆》的时候也会想到,是不是他们以前的这些照片也是在这个照相馆的原型拍摄的,因为都在夫子庙附近,这次知道之后,也专门去那边看了一下。

家史即国史,每个家庭的经历,组合起来也就是国家的历史。李先生这些年一直在做自己的家族史。他曾听说过,太爷爷家里是做绸缎生意的,家里有四张织机,能够养活近三代人。但是因为日本侵华战争,整个家族的贸易都被阻断,生活变得非常艰难。

南京市民 李昕:我们家的房子,在日本人打进来的时候就被日本人强制征收了,这次在档案馆查到了当时被日本人征收的记录。

南京市档案馆宣传教育处处长 王伟:这个展柜展示的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一些户籍卡,包括夏淑琴老人,今年已经96岁了,就是东京国际军事审判法庭上的证人,证明了她当年生活在南京,而且是南京大屠杀的见证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证据。

南京市档案馆统计,自7月23日以来,总计接待查档者6000余人,最高一天达到1200人。起初,大家可能只是因为好奇,自己的祖辈长什么模样。从那些泛黄的户籍卡中搜寻到的信息,却还原出一个个具体家庭的遭遇。它们是南京大屠杀的旁证,透过一双双祖辈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他们遭遇暴行留下的创伤,更看到了他们眼中不曾被磨灭的骨气。

南京市民 张彩云:原来我太爷爷在1937年的时候,他没有留恋他的出租汽车行,他把他的小汽车捐出去,成立了一个汽车小分队,他也是参加过抗战的。那么艰难的时候,那么多的南京市民,同仇敌忾地一起抗战。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文章

  • 战高温 榕城防暑降温有“凉”方

    央视专题报道,展示福州特有的人文关怀与城市温度战高温 榕城防暑降温有“凉”方巨型遮阳棚设于路口等候区、“爱心茶摊”遍布大街小巷、洒水车定时作业……9日,央视《新闻直播间》以“高温持续 防暑降温开‘凉’方”为题,用6分多钟时长深度报道了福州在高温天气下采取的多种清凉举措,向全国观众展示了福州特有的人文

    2025-08-10 10:16:00
  • 档案中的家与国 南京市民在这里“遇见”祖辈面容

    来源:央视网央视网消息:南京市的张宁轩老人,出生于1948年,在那个战乱动荡的年代,许多人的照片都没能妥善保存下来。而南京市档案馆收藏的,创建于1946—1948年的南京户籍档案卡,意外地提供了一次与祖辈“重遇”的机会。南京市民 杨思娴:太爷爷的照片以前都没有见过,家里面也没有保存下来,因为他去世比

    2025-08-10 08:55:00
  • 国防部谈《南京照相馆》:血的教训不容忘却 历史悲剧不能重演

    央视新闻近期国内有多部反映二战历史的电影上映,像讲述南京大屠杀期间中国平民壮举的《南京照相馆》,还有关于中国渔民在日军枪口下冒死营救英军战俘的电影《东极岛》等。对此,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血的教训不容忘却,历史悲剧不能重演”。国防部新闻发言人 蒋斌:我注意到相关影片热度很高,网上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

    2025-08-08 16:04:00
  • 国防部:血的教训不容忘却历史悲剧不能重演

    近期国内有多部反映二战历史的电影上映,像讲述南京大屠杀期间中国平民壮举的《南京照相馆》,还有关于中国渔民在日军枪口下冒死营救英军战俘的电影《东极岛》等。对此,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血的教训不容忘却,历史悲剧不能重演”。国防部新闻发言人 蒋斌:我注意到相关影片热度很高,网上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有

    2025-08-08 15:27:00
  • 西安120开“领导接待日”:市民可面对面提建议解难题

    7月22日,西安急救中心发布公告,正式启动“中心领导接待日”制度。从本月起,每月固定时间,患者、家属及中心员工均可预约与急救中心领导面对面交流,直接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每月固定接待 解决市民“急难愁盼”根据公告,接待日面向广大患者群众、家属及中心全体员工开放。为方便不同群体参与,中心特别设置了电话和

    2025-07-24 17: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