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海之城藏着海工大佬,造出抗强台风的“海洋牧场”丨佛山制造 向海图强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2 10:27:00
海洋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佛山,这座不临海的制造业大市,正以精铟海工等企业为支点,探索内陆城市“向海图强”的独特路径。“佛山制造 向海图强”系列报道,将聚焦佛山海洋经济相关产业,解码企业如何以技术突破打破垄断、以产业链协同激活潜力,为中国制造向深蓝挺进提供“佛山案例”,敬请关注。
谈起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铟海工”),很多业内人士会想到其打破国外垄断的海洋石油钻井平台“三件套”(升降、锁紧、滑移系统)。而就在上周,精铟海工刚刚将完工的科考船船用液压升降设备发出。
从打破国外垄断的钻井平台“关节”,到作业误差不超2毫米的风机安装平台,再到能抗击17级台风的“蓝色粮仓”,以及此次的科考船舶相关设备……精铟海工,这家扎根内陆的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用十七年光阴,将佛山智造的基因刻入了深海平台的钢骨。

“精铟03”平台在海上作业。
当国际油价暴跌带来行业寒冬,他们凭借技术远见“换道”海上风电;当国家吹响“向海图强”号角,他们又将硬核科技跨界赋能海洋牧场。解码精铟海工的智造密码,是探寻佛山这座制造业大市,如何以“无海”之躯,搏击万亿级海洋经济浪潮的生动样本。

从“跟跑”到“定标”:技术突围改写行业格局
“最困难的时候,连原有订单都被取消,曾经的舒适区一夜之间消失了。”精铟海工董秘兼副总经理邓达纮向记者回忆起2014年油价暴跌后的行业寒冬,语气仍带着感慨。彼时,精铟海工刚在自升式钻井平台升降系统上取得突破,却遭遇全球海工市场“冰封”,订单量骤减。
这场危机倒逼出一场关键转型。早在2012年,创始团队便预判新能源产业潜力,启动海上风电装备技术储备。2017年,“精铟01”风电安装平台投入使用,其毫米级的安装精度控制技术,将海上风机安装的稳定性提升至新高度,也让自升式风电平台业务收入占比曾高达87%,成为企业“活下去”的关键。

2023年,“精铟03”腾空出世,设计最大起重能力1000吨,能满足70米作业水深环境,也是我国首艘油电混合动力自航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
精铟海工的“杀手锏”,在于将核心技术做到极致:自升式平台锁紧、升降系统、悬臂梁滑移系统等多项成果打破国外垄断,更作为第一起草人与中国船级社等单位联合制定国家标准,填补行业空白。
“现在我们的升降锁紧装置名字没变,但技术已迭代至与十年前完全不同的形态。”邓达纮说,这种对于行业的坚持,让这家2007年成立的企业成为国家认证的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从“单点突破”到“多元布局”:以底层技术驰骋海洋牧场
在佛山精铟海工的生产基地,一台桁架式海洋牧场网箱模型引人注目。这个看似与海工装备关联不大的产品,实则是企业技术跨界的典范——将海上平台升降技术改造为水下升降调节系统,可根据养殖鱼类、水文情况、台风等影响因素灵活调整网箱深度,让鱼类“住得舒适”,提高繁殖能力。

“湛农1号”网箱经受住强台风的考验。
“从水上到水下,我们花了7年时间。”邓达纮坦言,最初研发陷入“技术本位”误区,直到团队开始研究鱼类习性、海域环境,才找到技术与需求的结合点,“有的鱼喜欢群居,有的鱼喜欢独居,不同的鱼对于环境有不同的需求,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同的个性化产品,有着同样的硬核抗风险能力。2023年,精铟海工的网箱在南海海域经受超强台风“摩羯”的考验,可靠性和存活率远超传统养殖设备,目前已进入量产阶段。
基于底层技术的跨界延伸,构成了精铟海工的“四维布局”:海上新能源装备及服务、传统油气装备升级、海洋牧场装备、科考特种装备。“变的是应用场景,不变的是对升降、锁紧等核心技术的深耕。”邓达纮解释,这种策略既降低了研发风险,又打开了增长空间——例如为科考船定制的水下装备,正是基于原有技术的模块化创新。

向海图强,绿色发展理念始终贯穿在精铟海工的发展中。“精铟03”是国内首座获“绿色认证”的油电混合动力平台,通过油电混合动力与能源回收系统实现减排和更优的能源管理。“平台可以将平台降船状态下产生的冗余能源收集起来二次利用,保证平台上一百多人的生活用电和平台等待期的能耗。”邓达纮说,“善用自然力量,才是可持续的发展之道。”

扎根佛山:产业链协同需“破圈”与“聚势”
作为一家“不临海”的海工企业,精铟海工扎根佛山的选择,曾让不少人疑惑。“主要是看中佛山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优良的供应链配套和效率。”邓达纮坦言,佛山制造业的配套能力曾为企业节省大量成本,但近年来也面临挑战:“长三角海工集群发展更快,部分核心部件加工不得不外溢。”

位于佛山南海的精铟海工。
在他看来,佛山发展海洋装备产业既有“先天基础”,更需“后天破局”。“佛山工业基础雄厚,但可更主动拥抱资本市场,引导资源向高端制造业领域倾斜。”他举例,长三角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快速扩张,借助职业经理人的力量将企业做强,而佛山企业多依赖内生增长。
他认为,佛山很多企业都有走向深海的可能。“比如佛山照明在深海照明的探索,能够为深海养殖诱导一些食物链底端的生物进入养殖水域,这样就能降低养殖成本。”邓达纮说,海洋广阔,海洋经济更广阔,精铟海工仅能做部分涉及海洋经济领域的事情,还是要依靠产业链的力量。

“佛山是一块宝地,我们周边的一些特种装备企业都发展得很好,这样的土壤一定会孕育出一些很有特色的产业,当然这与政府的引导离不开。”邓达纮说,精铟海工接下来也将借助国资力量,塑造一条海洋经济的产业链,将技术串成链、聚成势,携手更多企业“向海图强”。
从南海之滨的风电平台到深海牧场的智能网箱,精铟海工的发展轨迹,是佛山制造业向海突围的标杆,也是佛山制造以创新驱动迈向产业链中高端的缩影。“创新不是颠覆,而是在坚守中迭代。”精铟海工的这条“专精深”之路,或许正是内陆城市叩开海洋经济大门的钥匙。
文图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倪玉洁 实习生邱淑冰
相关文章
-
不应过度关注“慢牛”还是“快牛”
2025年4月初以来,中国股市持续走高,8月15日上证指数收于3696.77点,与2021年12月底的水平相当。网上热议“慢牛行情”是否真的来了,不少股民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相比股票市场是“慢牛”还是“快牛”,是“慢熊”还是“快熊”,理性的长期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更应该关注基本面。要想看清股票市场的走势
2025-08-22 19:17:00 -
无海之城藏着海工大佬,造出抗强台风的“海洋牧场”丨佛山制造 向海图强
海洋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佛山,这座不临海的制造业大市,正以精铟海工等企业为支点,探索内陆城市“向海图强”的独特路径。“佛山制造 向海图强”系列报道,将聚焦佛山海洋经济相关产业,
2025-08-22 10:27:00 -
前沿观察:自超滑技术的艰难突围
从清华到深圳的迁徙,是一次从“象牙塔”走向“产业战场”的战略转型。深圳以其政策创新、产业链优势和市场活力,为“自超滑”技术提供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文 | 汪斌宏观世界中,摩擦现象极其普遍——从日常生活中指尖的搓动,到工业生产中齿轮的咬合,且摩擦“必然”伴随磨损。直到今日全球还有逾
2025-08-21 18:19:00 -
光启技术半年报出炉:超材料批产收入增近50%成主引擎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王海荣8月18日晚间,光启技术(002625)披露2025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9.43亿元,同比增长10.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6亿元,同比增长6.75%,连续七年实现同期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光启技术的大量研制订单转
2025-08-19 09:44:00 -
【2025数博会】AI看数博会黑科技④
5G+智慧医疗系统出现于2023年数博会5G+智慧医疗系统是利用5G技术高带宽、低时延、大连接的特性,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医疗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这一系统能够在多个医疗场景中发挥作用,包括但不限于远程会诊、远程手术、移动查房、应急救援及院内监护等。5G技术使得医疗影
2025-08-18 11: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