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什么是证据突袭

  •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1 11:38:15    

证据突袭,也称为“证据偷袭”或“证据突然袭击”, 是指在庭审过程中,一方当事人突然提交此前未披露的重要证据,以期通过对对方当事人准备不足的打击而获取诉讼优势。这种策略通常被视为一种不道德且不合法的法律行为,因为它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并可能干扰法庭的正常审理程序,影响案件的公正性和效率。

证据突袭的主要特征包括:

未提前披露证据:

证据突袭通常涉及一方当事人在庭审中突然提交之前未向对方披露的重要证据。

打乱对方准备:

通过这种方式,提交证据的一方旨在干扰对方的诉讼准备,使其无法及时应对或反驳。

庭审中的不透明:

这种做法与传统的证据披露制度相冲突,因为它涉及程序的不透明,可能影响到案件的公正性与效率。

法律后果:

虽然有些法律体系对证据突袭有所限制,但一旦被发现,可能会导致证据不被采纳,甚至给当事人带来不利的法律后果。

为了应对证据突袭,法律通常规定了举证期限,要求当事人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证据,以便对方有所准备。如果一方当事人在庭审中违反这一规定,可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证据突袭是一种不道德且可能违法的行为,应当避免在庭审中使用。作为律师,应当严格遵守法律程序,确保证据的及时、充分披露,以维护案件的公正和效率。

相关文章

  • 损失高达数百万元!我驻日使馆紧急提醒

    驻日本大使馆提醒中国公民谨防新型电信诈骗。近期,多名在日中国公民遭遇电信诈骗,损失高达数百万元。“五一”假期已至,驻日本大使馆提醒中国公民特别是游客、留学生提高防范意识,特别关注以下情况,谨防上当受骗。一、国内政府部门、外交部领事保护热线(12308)和中国驻外使领馆不会以电话方式通知中国同胞涉嫌犯

    2025-05-01 21:12:00
  •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首次审议 系统整合现行生态环境法律制度规范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这将是继民法典后,中国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当天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就草案作说明时表示,生态环境法典的编纂,是通过对现行生态环境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集成升华,编纂一部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

    2025-04-27 13:47:00
  • 男子出差期间找技师按摩不适死亡被认定工伤

    李刚(化名)在河南某食品公司从事销售工作,2020年9月12日入职。2020年12月8日李刚出差,当日21时40分许入住舞钢市某休闲会馆4021房间。根据监控显示,2020年12月9日1时29分许李刚带技师来到其入住的4021房间。后技师发现李刚不适,工作人员拨打120,经抢救诊断为:救前死亡,死亡

    2025-04-24 13:53:00
  • 科学家称发现迄今太阳系外可能存在生命的“最有力证据”

    新华社伦敦4月17日电(记者郭爽)一个国际天文学研究团队17日宣布,在距离地球约124光年的太阳系外行星K2-18b大气中,发现了迄今太阳系外可能存在生命活动的“最有力证据”,但还需进一步观测,以排除其他非生物学解释。17日刊发在《天体物理学报通信》的最新研究中,英国剑桥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詹姆斯

    2025-04-17 22:13:00
  • 男子“看房”一审被判一年半,9分钟发生了什么

    2024年初,河南虞城的王团结网上发布名为《实名求助:19岁儿子租房看房不到10分钟,竟被指控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文章,引发网友关注。王团结称,儿子王某阳为给女友寻找租房,3次前往义乌市佛堂镇剡溪村一名14岁女童的租住处,又在另一名女子陆某某租住处看房,停留时间约9分钟。看房第二天,王某阳被当地民警

    2025-04-16 14:24:00